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为什么是相对的和绝对的?

我怎么觉得同一性也可以是绝对的呢,斗争性也可是相对的呢,
比如说水分子的引力和斥力,它们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或者说一直在对立.
但是难道它们的同一是相对的,难道在水变成冰或水蒸汽以后就不同一性了,或者是另一种事物的同一性?变成里冰的同一性或水蒸汽的同一性?那么如果同一性在这里相对了,斗争性为什么却仍然保持绝对呢,难道仍然是水分子的引力和斥力斗争性,
这种绝对和相对怎么解释呢,书上也没说清楚,我自己也想不明白.
那位专业认识给解释下,千万别用复制粘贴一大堆概念原理的段子,我恨死那些东西了,稍微稍微地通俗点,我在这谢过了.
感谢给我提供帮助的人.

先锋之全球化:
感谢你的回答,我觉得思路比以前清楚很多,希望能继续获得你的知道。
事物永远是由物质组成于暂时的状态相对状态,而绝对的状态是变化或者说对立或者说斗争的。就象黑,其实黑是暂时的,随时可能变成其他如红 黄 白 蓝 绿等等,所以说同一性是暂时的,是相对的,对立性或者说斗争性是永恒的,绝对的。
再举个例子,石头是石头就是暂时的,只是临时的状态,随着条件如时间、温度等等的影响,或者说斗争,于是石头不再是石头,而是别的如沙子、钻石、岩浆,然后再斗争,再同一,再斗争再同一,循环……。
但是这里就有个疑惑:同一也始终贯穿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啊,只是有每次的黑是黑,红是红,石头是石头的不同,但是斗争难道就没有不同吗,黑不是黑,红不是红,石头不是石头,同样也有不同啊。
在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的时候,我相信原来的同一被打破,同样我认为原来的对立或斗争也应该被打破,然后再有新的同一和新的斗争取代旧的,所以我发现,同一和斗争其实是同时存在,并没有哪个更绝对或哪个更相对,那么为什么说同一就是相对的,而斗争就是绝对的?

地球是一个矛盾,地球的地壳地幔是这个矛盾的一方面,地球的地核是这个矛盾的另一方面。地壳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吸引是矛盾的同一性,地壳地幔与地核之间的排斥是矛盾的斗争性。

吸引是相对的,排斥是绝对的。吸引以排斥为前提,排斥寓于吸引之中,并为吸引所制约。地球的地壳地幔与地核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地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任何生命体都是一个矛盾,生命体的物质体是这个矛盾的一方面,生命体的感应特性是这个矛盾的另一方面。生命体的物质体与感应特性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贯通是矛盾的同一性,物质体与感应特性之间的不同和区别是矛盾的斗争性。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生命体的物质体与感应特性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生命体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扩展资料

(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

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 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 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 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 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同一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斗争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你理解的是很有道理的。世界上任何事物必然时时刻刻都有某种同一的形式,如果除了斗争以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东西,世界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嘛!这就是你所说的同一性的绝对性与斗争性的相对性。但是,必须要说明,这种理解方式是不对的。我们讲的斗争的绝对性不涉及斗争的具体形式,而是指斗争的永不停歇,同一的相对性不涉及同一的永不消灭,而是指同一本身就是斗争。液态水在保持同一性的同时本身就是斗争性,本身就是对液态水自身的拒绝与斗争,因此我们不是从液态水与固态水或气态水的对比中去发现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同一性的相对性,而是从任意单一状态中、从任意时刻去发现。
黑与白的矛盾你理解的也不对,不是黑与白构成一组矛盾,而是黑或者白本身就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指的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斗争性指的是黑不是黑,白不是白,这种转化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所以说是绝对的,黑与白只是绝对斗争性自身采取的相对状态。
补充:只有同一被打破,没有斗争被打破,因为你必须要从“同一就是斗争”角度去理解同一。所以,只有一个斗争,这个斗争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同一”。“黑不是黑”与“白不是白”的“不是”是同一个“不是”,这个“不是”采取了“黑是黑”与“白是白”这两种“同一”的形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3
 1、关于哲学上的“矛盾”一词,以我目前所知,其唯一特性即“对立统一”,所以,“矛盾规律”又叫“对立统一规律”。
  2、矛盾,和矛盾规律,一起构成辩证法的基石。
  3、当辩证法与另一块基石相遇,就形成了新的体系,要么是辨证唯物主义,要么是辨证唯心主义。这所谓的“另一块基石”就是运动观。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就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反之,只是承认静止的绝对性的,则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4、矛盾的思路,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色,是德国古典哲学与整个人类哲学的巨大贡献,亦因此,德国成为近现代人类哲学的中心。该思路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
  ——除了以上概况,关于矛盾的细节,恕我手边没有资料,以及“QQ问问”篇幅限制,就不多说了。至于关于矛盾的通俗看法,尤其是关于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看法,我想在该问题下边已经被充足地展示了,而提问者也一定所知甚详,所以也不一一赘述。

  在德国古典哲学出现以前,矛盾的思路并不是没有在哲学界出现过,但是从未有人把它当做一种学术的思考方法,因为它有很强的“和稀泥”的嫌疑。直到近现代,德国古典哲学哲学家们把矛盾的思路当做一种学术思考的习惯,并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逐渐的,这就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色。

  接下来我来根据我所知道的和我所了解的来推演一下提问者提出的问题答案。

  首先,矛盾的思路是被客观事实所佐证过的正确思路。这一点,必须是一个前提,否则,所有的推理,包括提问者提问的问题,都没有任何意义。哦关于这一点的论证,这里也不再续讲,毕竟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其次,“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个观点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就是说,这个观点是在矛盾基石和运动绝对两块基石的支撑下推论出来的。

  矛盾的观点,仅仅是说,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是符合矛盾规律的,即,都是一直处于对立统一的规律中的。但这种说法并未强调对立优先还是统一优先。
  不过,如果这种观点与运动观结合,譬如与绝对运动观结合,那么,我们来看:由于运动的绝对性,事物将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中,也就是说,事物本身将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要么是量变,要么是质变,其中空间位置的变化和排序的变化属于量变),这种变化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讲使得事物本身完成了对现有自身的不断的有保留的否定,也就是说,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是一直处于绝对斗争和相对同一的状态的。
  ——得证。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能准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的作用,我的这番推演将没有任何意义。
第3个回答  2009-07-23
相对性是指它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绝对性则是无条件的。
矛盾的同一性即(统一性)是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一、联结。比如说大和小、黑和白、长和短、好和坏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比如:200米是长还是短?必须由另一方作为比较而存在。二、转化。当条件变化时,长与短、大与小、黑与白都会变化。比如亚洲人与非洲人相比和与欧洲人相比就会发生变化。更突出的一点是,那我们常说的话来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使人由落后转化为前进的条件,反之骄傲则是先进转化为落后的条件。这两种转化都不是无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点非常好理解。毛肚双方的对立性及斗争性。这里的斗争并不是阶级斗争或敌我战争,当然那只是一种极端的形式。事物的不同和差异性也可以称之为哲学上的斗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差异是绝对的。
第4个回答  2009-07-23
老大,你好混乱。。。我试着说说看
矛盾是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统一
拿水分子的引力和斥力来说,引与斥 是对立的 斗争的
但换个角度来说他们是统一的,即同一的,因为没有引力无法定义斥力,没有斥力也不能称引力为引力,
引力与斥力 统一于水这个物体中
所以说任何物体都是矛盾着的。
至于推及到固态冰和液态水 道理是一样的

答复你
如果同一是绝对的 ,就无从下手去讨论斗争性,因为后路被封死了
但从同一性 和 斗争性 本身来讲
他们也是矛盾的 统一 也是个矛盾统一体
本身分别具有 同一性 和斗争性
额。。死循环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