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下第三次中东战争????急急急

如题所述

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从而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但是,这场战争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所期盼的和平,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阿以局势,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时遭受着冲突之痛。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雷蒙德·科恩在谈及这场战争时称,这场战争不过是1948年阿以冲突的延续。客观上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50年代泛阿拉伯政治运动逐步取得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时,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并且在战前传递出了“要毁灭以色列国”的声音。而以色列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数量上都无法与埃、约、叙三国相匹敌。在这种情况下,“为生存而战”的以色列在短短6天的战争中取得了全胜,并由此改变了其在中东地区国家中的地位,“一个犹太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成为同地区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科恩教授的这一观点,颇能代表不少以色列人的想法。

然而,事态发展表明,科恩所说的这个“现实”一直在遭遇不断的挑战。期间,除埃以、约以最终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外,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约旦河西岸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以及戈兰高地问题等,都由于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牵涉到政治、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而遗留下来,成为后来中东地区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叙以矛盾等问题久拖未决的障碍。

耶路撒冷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40周年
这其中主要是以色列战后政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激化了以色列与当地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修建多个检查站,阻碍了巴勒斯坦地区人员和商品的流通,造成巴经济恶化和人道主义危机,引发巴民众对以色列占领的更多暴力反抗等等。曾批准设立某些定居点的以副总理佩雷斯如今也承认,在巴勒斯坦人口高度密集的希伯伦等地建立定居点“是个错误”。

此外,地区极端势力的抬头也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直不肯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接受巴以达成的和平协议三原则,这是以色列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佩雷斯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是难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战争。”的确,在随后的40年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频频发生,直至今天还在延续。战争一方面夺走了成千上万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诫人们,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思这场战争,以色列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战争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7
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从而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但是,这场战争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所期盼的和平,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阿以局势,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时遭受着冲突之痛。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雷蒙德·科恩在谈及这场战争时称,这场战争不过是1948年阿以冲突的延续。客观上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50年代泛阿拉伯政治运动逐步取得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时,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并且在战前传递出了“要毁灭以色列国”的声音。而以色列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数量上都无法与埃、约、叙三国相匹敌。在这种情况下,“为生存而战”的以色列在短短6天的战争中取得了全胜,并由此改变了其在中东地区国家中的地位,“一个犹太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成为同地区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科恩教授的这一观点,颇能代表不少以色列人的想法。

然而,事态发展表明,科恩所说的这个“现实”一直在遭遇不断的挑战。期间,除埃以、约以最终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外,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约旦河西岸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以及戈兰高地问题等,都由于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牵涉到政治、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而遗留下来,成为后来中东地区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叙以矛盾等问题久拖未决的障碍。

耶路撒冷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40周年
这其中主要是以色列战后政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激化了以色列与当地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修建多个检查站,阻碍了巴勒斯坦地区人员和商品的流通,造成巴经济恶化和人道主义危机,引发巴民众对以色列占领的更多暴力反抗等等。曾批准设立某些定居点的以副总理佩雷斯如今也承认,在巴勒斯坦人口高度密集的希伯伦等地建立定居点“是个错误”。

此外,地区极端势力的抬头也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直不肯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接受巴以达成的和平协议三原则,这是以色列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佩雷斯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是难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战争。”的确,在随后的40年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频频发生,直至今天还在延续。战争一方面夺走了成千上万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诫人们,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思这场战争,以色列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战争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6-17
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于1948年、1956年两次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侵略 战争。1967年6月5日上午以色列再次向埃及发动全面侵略,对埃及进行大 规模的空中和地面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全面爆发。

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5日发表的公报说,以色列飞机对靠近以色 列边境的西奈半岛和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埃及机场以及开罗附近的阿联空军 基地发动了袭击,在蒂朗海峡的沙姆沙伊赫也遭到以色列飞机的轰炸,此 外,以色列部队也向整个埃及边境发动全面进攻。

以色列在向埃及发动侵略的同时,对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发起进攻。

面对以色列的武装进攻,阿拉伯人民奋起抗击。埃及空军和高射炮部 队击落了以色列一批入侵飞机。叙利亚空军在袭击了大马士革国际机场的 以色列飞机后,又轰炸了以色列北部的机场、军事设施和部队集结点,并 轰炸了海港的油库。约旦5日在以色列飞机袭击首都安曼后,立即向以色 列宣战,约旦部队炮轰了以色列境内的军事据点。黎巴嫩部队5日向以色 列的南部边境增援。科威特在获悉以色列发动侵略后,立即向以色列宣战。 阿尔及利亚的支援部队也开往埃及。阿尔及利亚空军的40多架战斗机也到 达前线。摩洛哥国王哈桑5日下令部队立即开赴中东同以色列作战。苏丹 在同一天向以色列宣战。沙特内阁5日在举行紧急会议后,宣布将参加反 对以色列的战斗。

6月6日,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三国政府分别发表声明,认为美 英参与了以色列的武装行动,宣布同他们断绝外交关系。

6月6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费德林和美国代表戈德堡在联合国安理会一 致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中东各有关方面“立即实现停火”。叙利亚代表 认为这项停火决议是“承认以色列所造成的现状”。伊拉克外长说决议是 “向以色列投降”。

此外苏丹、阿尔及利亚、科威特、沙特等国政府分别发表声明,拒绝 接受停火决议。

6月8日、9日,埃及和叙利亚又相继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停火决 议。8日埃及驻联合国代表奉政府的指示,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并交给 他一封信,信中说埃及政府已决定在对方同意停火的条件下接受安理会的 停火呼吁,此后,叙利亚、约旦等国也宣布接受停火。

这次战争共进行六日,故又称“六日战争”。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共 侵占65,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使50万阿拉伯人民沦为难民。
第3个回答  2009-06-17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进行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军空袭作战图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也从美国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又取消联合),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1964年,阿拉伯国家出现了团结合作的局面,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得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方计划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对约旦河上游的阿方工程进行轰炸,迫使阿方取消此次计划。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可是不断的袭击以色列,这支力量在六.五战争前已初具规模,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
所以,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战争经过
1、空中偷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埃及,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以色列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躲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又夺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尼罗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
在这次空袭中,以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2、西奈半岛的战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3、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约旦河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在北部的纳布卢斯和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该地。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该城。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4、以色列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
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到9日,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 叙利亚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600—1000米。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色列威胁甚大。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原驻有三个步兵旅,到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为防御以色列进攻,又增派了4个旅,其中有两个步兵步兵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炮兵旅。 巴尔.科奇瓦
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的部队有6个旅,其中3个旅从北进攻,2个旅从南进攻,1个旅机动作战。
9日11时30分,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北路由北部军区的艾伯特.曼得勒装甲旅、约纳.埃夫拉指挥的“戈兰尼”步兵旅和巴尔.科奇瓦的装甲旅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则分兵两路,一路向巴尼亚斯出击,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当晚占领了该高地,接着“戈兰尼”旅又向这里的山上推进,于午夜占领了山上的叙军阵地。
10日,以军科奇瓦旅协同“戈兰尼”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并向艾因菲特和冯马达推进。曼得勒旅此时从卡拉德东进击库奈特拉,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
从南部进攻戈兰高地的以军由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组成,他们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发起进攻,在夺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尔,并沿太巴拉湖东岸开进。到6月10日晚为止,以军夺取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
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六.五战争宣告结束。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9215.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