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10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干姜20克 茯苓15克泽泻15克

什么大夏天的和这个会中暑呢?这药有什么禁忌没?出虚汗的,动则汗出,鼻咽不利索的脾胃不好的能不能喝

  此方为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而来原方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太阳病..汗出.....的。后世把它作为治疗营卫不和的经典方剂,用于自汗多汗等症,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很多营卫不和的表里证,不光是治疗太阳病汗出....。
  你的方子只是“桂枝汤”把鲜姜改成了干姜,去掉了大枣和喝热粥。

  苓桂术甘汤把白术(守而不走)改成了泽泻。(改得好)
  摘录:
  营卫不和的临床表现很多,均与营气和卫气的机能有关,大多不表现为脏腑的实质性病变。《伤寒论》54条指出“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即病人脏腑无实质性病变,而由于营卫不和出现发热、自汗出等症状,如卫弱营强:自汗;营弱卫强:发热汗出。营卫不和这一概念不仅仅可以说明表证、自汗的病机,还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例如寤寐失调也多与营卫不和有关,卫气昼则不能行于表则精神不振,夜不能入于阴则心烦失眠,是病虽表现于卫,然其机要仍在于卫气不共营气谐和之故。所以在治疗时重在调节营卫,使营卫交通,阴阳相济则不寐自除。
  调和营卫的意义和作用。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而各行其道。然运行之中,又相互贯通,上而胸中,下而丹田、孙络、溪谷皆有会合之处,其运行循经络而内外交贯,如环无端,周而复始,阴阳相随不可分离,以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灵枢·动输》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无端。”营卫相通,阴阳和谐,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才能旺盛而长久。营卫失和,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致使诸病丛生。所谓调和营卫,就是通过考察营卫的循行、节律和盛衰,调理营卫的相互关系,祛除有害于营卫和谐的各种因素,从而使营卫充盛,运行通畅,阴阳和谐而归于权衡,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此方重在治疗动则汗出(自汗)营卫不和之证,
  禁忌: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原文)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奶类酒类以及不新鲜食物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1
这个处方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桂枝汤,怎么楼上的都忽略了呢????
【伤寒论】的桂枝汤是后世各家尊崇的经典方剂,用于治疗营卫不和的汗出之证。
你所说的“出虚汗的,动则汗出。”正是营卫不和的自汗。
桂枝汤的组成:(摘录伤寒论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你的方子只是用干姜替代了鲜姜。去掉了大枣和热稀粥。加进了茯苓和泽泻。是取健脾利湿固表之意。
自汗、多汗是不分季节的,因此治疗也不分季节,只要见其证就可用其方。不存在中暑之说。
至于禁忌原文中的最后一段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不再重复。
“鼻咽不利索的脾胃不好的能不能喝”这要具体看是什么病因了。属于外感症的闭塞咽痛,是可以喝的,若是火热之症上炎引起的就不能喝此药。
脾胃不好的,如果是属于脾胃虚寒的是可以用的,而且效果相当好,比如说脾胃虚寒型的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胃痛。因为此方有演变,可成芍药甘草汤,或加黄芪即为黄芪建中汤,是治疗脾胃虚寒的良方,治疗胃痛有奇效。不过你的处方中桂枝和干姜的用量过大了,可适当缩小改为桂枝6克、干姜3克加黄芪30克。如有胃痛症状加饴糖10克兑服。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衰弱等。
但是对于那些胃酸过多的热证,就不宜了。那是因为有芍药之酸和甘草之甜不可与之。
第2个回答  2009-06-16
同一药方出了六个问题,是给别人灌分的吧?此方对治阴寒冷阙。手足冰凉。治疗作用,对阴虚火旺者无效,
补充回答:中署当用 人参 白术茯苓甘草青蒿香薷 陈皮,
第3个回答  2009-06-15
这都是中草药。治疗呕吐、干渴。
第4个回答  2009-06-16
干姜 和 桂枝是 扶阳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