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在水中存在的形态是不是一定是离子呢?

完全电离的那部分是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咯?????

强电解质在水中存在的那部分一定是离子形态,
弱电解质在水中存在的那部分是分子形态,

定义: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类以及强酸强碱都是强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为离子,没有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是强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强弱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通常所说的电解质强弱是按其电离度大小划分的,能够在水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相反,能够在水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所以,已溶解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是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唯一依据。
强电解质,是指通常情况下,电离度在30%以上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
因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所以有时还用电离常数来比较酸、碱电离能力的大小。通常认为某酸或碱的电离常数K(25 ℃)大于1为强酸或强碱,即强电解质。可见,强弱电解质之间还存在一系列中间状态的电解质。
有些电解质分步电离,第一步为完全电离,而第二、三步电离又不完全,具有弱电解质的性质。例如,硫酸一级电离几乎完全,二级电离则不完全,电离常数为1.2×10-2,具有中强酸的特征。但硫酸仍是强酸,因一级电离常数K>1。
因同一电解质在浓溶液中电离度小,表现为弱电解质的性质;而在稀溶液中电离度大,表现为强电解质的性质。于是,依电离度大小来划分强、弱电解质,对同一电解质随浓度而变,将可能为强电解质,亦可能为弱电解质。为统一起见,一般以物质的量浓度0.1 mol·L-1为标准。
同一电解质在不同溶剂中也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如,食盐在水中为强电解质,而在极性弱的溶剂,如甲醇中,则为弱电解质。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强、弱电解质均对水溶液而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不能作为物质的类别,而仅仅是电解质的分类。由于其状态不同,性质也不同。
在水溶液中,强电解质的区分不是靠它的溶解度,而是它溶解部分的电离情况.如BaSO4,它在水中难溶,但它属于强电解质
电解质一般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者的导电能力差别很大。可以认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即不存在电解质的“分子”(至少在稀溶液范围内属于这类情况)。由于浓度增加时,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增加,使离子淌度下降,当量电导也随着下降。对于弱电解质来说,它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分子,它的电离度很小,所以离子数目极少,静电作用也很小,可以认为离子淌度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因此当量电导随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离度的很快下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7
电解质在水中存在的那部分一般是离子形态,但也可以是分子。
强电解质在水中存在的那部分一定是离子形态,
弱电解质在水中存在的那部分是分子形态,或是离子和分子形态混合。如Na2CO3在水中有Na+、CO32-、HCO3-离子和H2CO3分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27
完全电离的是
不完全电离有离子型态和分子形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