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武侠小说中,有关清朝的情节大部分是讥讽?

有关清朝的情节大部分是讥讽?

金庸原名查良镛,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有关清朝的情节大部分是讥讽,跟他祖上在清朝的大起大落的遭遇有关。

金庸的武侠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分明,其中的武功,更是出神入化。老先生的文笔,可谓字字珠玑。而且他的作品受欢迎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金庸作品受欢迎民众之广泛很少见,从中小学生到耄耋老者,文化教育程度无论高低,都有金庸小说的粉丝,这也是金庸知名度很高的原因。他的作品,比如《鹿鼎记》、《书剑恩仇录》和《雪山飞狐》等,都是以清朝的康乾时代为背景的。作品中,作者对清廷政府或皇帝,怀着一种讥讽与贬斥,反映清廷统治黑暗,对之进行赤裸裸地讽刺。 

金庸作品中对清廷的嘲讽很多,他如此不待见清朝,和金庸老先生的祖上在大清康雍两朝经历大起大落的人间悲剧。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早在康熙年间,海宁查氏家族就是名门望族。在康熙一朝,他家有兄弟三人中进士,三兄弟都高中进士,可见查氏家族文化水平底蕴之深厚。


兄弟三人中,论文学功底,大哥查慎行优之,他一生留下许多诗篇,《鹿鼎记》的回目就是出自查慎行的诗句。论及政治才能,还要当属三弟査嗣庭,而查家的祸端也就出在査嗣庭身上。  査嗣庭中进士是在康熙四十五年,后来入仕为官。他官宦生涯最辉煌的时候,是在雍正年间。雍正元年,査嗣庭因得到隆科多赏识,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二品,副部级领导干部。

査嗣庭在成为内阁学士后,被任命为乡试的主考官,他曾为江西乡试主考官,其中考题之一为“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句诗引自先秦时期诗词《良耜》,意思是“大粮仓都装满了,妇女儿童都高兴而欢悦”,这是朴素的歌颂丰收之年景,百姓乐业的句子。然而,就是这诗句却成了査嗣庭“悖逆”的证据。 

其中的“止”字,在一前一后两道命题,是先有“正”后有“止”的,就成了当今皇帝年号是雍正,先“正”后“止”,这不是要砍皇上的头吗?所以,算起来这罪过真是够大。

清代文字狱的特点,就这么赤裸裸地诬陷上他。后来搜罗査嗣庭的文字笔记,又发现对康熙皇帝执政时期一些事件的评论,因为带有个人主观观点,有一些知识分子的牢骚之类的言语,等于査嗣庭的反动思想坐实了,查氏一门的好运彻底到了头!

 雍正下谕旨指示对查氏家族进行执法清算,査嗣庭立即被捉拿归案,打入天牢,査嗣庭在狱中悬梁自尽,被说成畏“罪”自杀,雍正愤怒之下,连査嗣庭自杀也不放过,遭戮尸枭首,家族子侄凡超过16岁者全部斩首,妻女及十五岁以下者发配边疆为奴,査嗣庭的继妻及儿媳为免受辱自杀而亡。査嗣庭的二哥查嗣瑮受牵连,被罢官流放到关西戍边,老爷子当时已经年近古稀,后来客死他乡。

长兄查慎行此时已经卸任退休,在原籍老家之中,被传唤入京接受审查之后,查明他本人无悖逆行为,开恩剥夺之前一切荣誉,放回原籍老家,查慎行一家总算是保住了性命。查慎行返回老家不足一年时间,便于痛苦之中病逝。就这样,这一江南名仕大家族,因文字狱被当权者残酷无情地摧毁。

查氏家族,和清廷统治者有着血海深仇,查氏的长兄查慎行,也就是金庸老先生之先祖,所以,金庸作品对清廷的各种讥讽,真是可以理解,不足为怪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7
其实清朝朝廷杀了金庸祖辈很多的人,所以金庸其实对清朝没什么好感了,咱小说中通常明朝才是正面的形象。金庸对清朝有个人的见解,并且将自己的见解也带到了小说里面。
第2个回答  2019-09-27
因为金庸老先生的祖上,在大清康雍两朝经历了从大起到大落的人间悲剧。我们都知道,金庸老先生本命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早在康熙年间,这海宁查氏家族就已成为名门望族。
第3个回答  2019-09-27
因为清朝朝廷杀了金庸祖辈很多的人,和清朝有着血海深仇,所以写清朝情节时候都是讥讽的。
第4个回答  2019-09-27
我觉得这就关系到金庸个人对清朝的见解吧,然后在写作的时候也会把那份情绪带入进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