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的评价可能是最直白的:前三十分钟和一镜到底,已经是在观众的耐心底线边缘试探。稍有知识的观众会愤怒地在社交软件上发问:导演是谁?他也配用这镜头?而更多的观众则选择在评分软件上愤怒地打下最低分。
丧失信心的观众的态度异常简单粗暴:loser导演,搭档一群loser演员,接了个烂活,影片前三十分钟就已经让观众拍桌子走人,我为什么还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来了解烂片的拍摄过程?
即便在年末大热的《摄影机不要停!》里,仍然有大量此类差评出现。这部小成本的影片,以300万日元的投资,在日本揽获近30亿票房,投资回报率高达1000倍。然而,也不乏有许多同场观众,压根撑不过前三十分钟。
《摄影机不要停!》中的男主角日暮隆之,如果放在互联网的鄙视链里,怕是要沦为最底层。他对自己的评价是“迅速、便宜、品质尚可。”他对自己的作品基本没什么发言权,演员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只能点了眼药水仓促上阵,在镜头面前嚎啕假哭。
然而即便像是日暮隆之这样的末流导演,也在制片人说出“最大卖点是一镜到底”的策划时放声大笑:“哪有这么胡闹的策划啊!”
当制片人再一次强调“我们是认真的”时,每一个明知道不靠谱的导演,都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一部戏可以改变一部戏的人生,但这或许还不够。当一部影片呈现白热化之时,有不少问题也将纷至沓来。而许多刚刚被“改变人生”的制作者们,或许还没有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