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更多面向京籍配租、销售的公租房和自住房将开一道口子,面向稳定就业的非京籍无房户专项分配。昨晚,市住建委发布消息,为深化住房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平抑房价,解决新北京人的住房困难,满足刚需,近日将在北京公租房、自住房中为新北京人开展专项分配试点,但要求是稳定就业的非京籍无房户。
值得肯定,但效果甚微,满足不了刚需。
公租房申请由户籍人口扩大到常住人口,这一举措在全国而言具有开先河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响应去户籍化的社会公共福利待遇,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附加在户籍上制度上的福利制度历来是社会公众所向往的,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例如在大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者,明明与当地人一样为城市的建设付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却得不到同样的公共社会福利。因此,此次北京专门拨出一部分指标面向北漂一族,甚得人心。
但虽然说是采取了“专配”的措施,专门拿出30%的房源面向这类购房人群,从数量上看只有900套公租房,相比目前的北漂一族人口数量,这九百套房子可以说作用不大。而且,要想拥有一套公租房,必须要有稳定工作为前提条件,这对于本就生活条件较差、无力承担北京高房租的北漂一族,门槛太高,而具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对租房的压力远远没有那些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大。公租房的本质是保障低收入人群住房,这一举措恐怕既有失公平,又违法了公租房的初衷。我认为应该只要在北京有工作证明就可以参加公租房摇号,而政府部门要加大资格审查力度,避免部分人工作证明造假,确保公租房正在惠及所需人群。
光靠这部分公租房,是满足不了北漂一族的刚需的,城市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能够容纳多少人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可能容纳了所有人,这也正是大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因此,解决住房刚需,还需要加快周边城市、二三线城市发展,有序开展产业转移,形成经济发展圈,合理引导人口转移,实现各城市人口的最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