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结合

如题所述

1、第一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第一次结合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三大改造”)。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

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包括: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等等)。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人们可以自然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把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第一次结合,是在1942年延安整风以后。第一次结合,从1978年到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扩展资料: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能抽象地空洞地谈,必须坚持实践观点,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立足于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着眼于中国正在做的事情。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要从世界发展潮流中看待中国,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把握发展大势。在实践上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理论上实现与时俱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02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追问

准确说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特理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06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形成的
第4个回答  2020-12-0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