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

如题所述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
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一、激励性评价的意义1.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课内课外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及时地予以肯定,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积极、亲近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2.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正面引导、奖励与赞美能激发学生正确的动机并强化这样的动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取得的小小成绩加以肯定,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其自我感觉良好,激发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及保持优点的自信心。二、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的误区1.教材研究不透彻,滥用激将式的激励评价激将式的激励评价是一种带有挑战性的评价,遣将不如激将,这种带有挑战性的评价,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潜能。通常一节体育课一般安排两个教学内容,课的内容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对学生知识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提高练习效果,减少伤害事故及对学生身体的全面锻炼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下面这则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该授课教师对所教授的教材研究不够透彻,没有合理搭配好两个教材内容,以致在课堂上出现低效、无效的评价。案例一:小学四年级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是前滚翻。教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情景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他将教学术语改为情景语,例如:低头称为“猴子看天”,团身称为“筋斗云”等,让学生明白易懂,使学生始终在快乐、轻松、积极的气氛中进行练习,既享受了运动带来的乐趣,又掌握了前滚翻的技术。可是当课即将接近尾声时,教师却匪夷所思地组织学生进行前滚翻接力游戏,学生在比赛的时候,教师在一旁激情高涨地表扬:“同学们,你们各个都是好样的,真棒!”由于学生的好胜心强,在比赛中前滚翻的动作完全变了样。一组接力游戏结束后,胜利方欣喜若狂,失败方则是垂头丧气。此时,教师对着失败方又发话了:“不要气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甘落后,对吧?我们再和他们比一比好不好?”面对第二次机会,失败方的学生个个憋足了劲。比赛在教师的一声哨音下又开始了。此时此刻教师也与学生融为一体,又一次情不自禁地高喊:“同学们,快、速度,你们一定会成功的!”但比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味地追求比赛的成绩,而忽略了前滚翻的技术要领,刚掌握的技术遭到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其中的两位女同学因用没有按照正确的动作去完成前滚翻,导致颈部和手腕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好样的”、“ 真棒”、 “你们一定会成功的”等是教师常用的激励性语言,这些简单的激励性评价语言缺乏对学生练习的导向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该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及激励性评价的语言从表面上看,似乎能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达到了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而且又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所学的技术。可是仔细分析其过程,不难发现这种激将式的激励评价给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其技术动作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相反,由于保护与帮助措施的不到位甚至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2.形式主义盛行,为激励而激励“为激励而激励”是指不研究激励的动力原理和内容,不结合体育学习的特点和教材教法的特点进行实质性的工作,而只是追求表面有激励的形式和表面效果,于是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就会语言空洞,抓不住问题的要点,有时甚至会脱离教材,说大话,说空话,这样一来反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在听公开课、优质课时,我们常常发现激励性评价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案例二:在一次市优质课的观摩中,一位男教师进行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课教学。授课教师细腻精湛的教学设计、自然优美的示范动作、准确到位的技术讲解吸引了所有在场听课老师的目光,同时,听课老师还发现了课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甲学生答对一道题,教师充满激情地说道:“同学们,我们为这位同学精彩的回答来点掌声,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球抛起来,同时击掌三次,再接住球,好不好?”“好!”全体同学都异口同声,配合得相当默契,被表扬的学生兴高采烈,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稍过片刻,乙学生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又笑容可掬地发话了:“动作完成得这么好,我们应该干什么?”同学们心领神会地再次抛球击掌三次。不一会儿,丙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次体前换手运球练习,教师看了看学生说道:“同学们,知道你们现在应该干什么吗?”同学们面面相觑,又一次完成抛球击掌任务。单一的评价方式周而复始地继续,学生也随之而来是疲劳不堪,麻木不仁。案例二中,授课教师洪亮的声音、标准到位的示范、颇有创新的激励评价为他的教学起了个好的开端。但后来的教学中,因为“亮点”的反复使用,而最终导致教师麻木、学生疲劳。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这些形式主义的旧框框,不为激励而激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