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街道的交通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国道 、省道有:107国道(北京——深圳)黄埔大沙段、中山大道东黄埔大沙段、广深公路(107国道,后黄埔段改为黄埔东路)原称广(州)虎(门)公路,黄埔横沙至新塘紫泥段、广园快速路黄埔大沙段。
公共交通:1978年前,大沙地区只有一条黄埔线公共汽车通往广州市区(即后来的50路车),另有广州——南岗和车陂——南岗2条公交专线,其它路过车也很少,交通很不方便。改革开放后,道路建设加快,车次增加,交通开始顺畅。1990年,除50路线外,还有240路线、210路线、43路线、227路线、292路线、517路线,还有各种营运的中巴和新塘、东莞、深圳等地过往车辆都可经过大沙地区。2001年后,除上述各路车外,又增加298、242、240、503、513、506、560、561、882、883、570、507、505等多路公共汽车。较偏僻的姬堂村、茅岗村、华坑村也开通公交车。 截至2001年大沙街道域内市、区属中学有两所:广州市第86中学位于大沙西5号;广州市第123中学位于蟹山路46号。
厂企中学六所:港湾中学、石化中学、文船中学、鱼木中学、广冶学校、同仁学校。
大沙街道共有小学及小学教学点15个。 20世纪90年代,老人院和老人活动中心也在大沙街道普遍建立。1993年,大沙街道投资30万元,建设1座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内设阅览室、健身室、棋艺室等。
1992年初,大沙街道曲艺人员以一出自编的《浪子回头》曲目代表黄埔区赴花县演出,参加广州电视台拍摄的“春满田间”文艺晚会。2001年,该街道有新艺曲艺社,各村则有粤剧团或乐社等文艺团体。 东海鱼珠
“东海鱼珠”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指地处黄埔鱼珠地域珠江东面宽广河段,当年,有一块突起的礁石,浮沉波际,被珠江河水冲蚀后的红色砂岩层所残留的江心石,形如鱼珠,埋于河床,随着珠江水的涨落,石身时隐时现,故名鱼珠石。当时,鱼珠石是四面被水围绕,石块长期被波涛冲刷,圆净如珠。北岸横跨着一座形似鲤鱼张嘴的山峦,衔珠江,吞鱼珠,故曰“鱼珠”。据番禺县志卷一,与地略一载:“鱼珠石在相对冈南,四面皆水,中有卷石圆如珠,北有一山,如鱼张口向珠,因名焉。由于当中流,故建炮台其上(即鱼珠炮台),今则已和北岸联合,成为黄埔港陆地。鱼珠石亦埋于地中,成为陈迹。”
黄埔云樯
1986年,黄埔云樯被评定为新羊城八景之一。指从黄埔老港到黄埔新
港连绵数公里的珠江两岸现代化港口码头的壮丽景观。
蟹山公园
蟹山公园原名黄埔公园,座落在大沙镇西南面、下沙村珠江自然村侧的山岗上,山形如蟹,故名蟹山。清代道光年间建有炮台,称蟹山炮台。炮台东侧原建有“忠灵塔”石碑1座,碑高8米,宽2米。“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被拆毁。山顶建有八角亭1座,山北树木成林,南面山脚下原有大娘庙1座,于1939年被日军拆毁。庙前有棵秋枫,树龄约有200年。这棵秋枫树,当地人称它为“大娘树”,因村民信仰大娘菩萨,而树又生长在大娘庙前,故名为大娘树。
狮山
位于珠江村北侧,与蟹山相对,有1座小山岗形如雄狮,故名狮山。山上筑有炮台,建于清代鸦片战争时期,作为海防第三防线而筑。南麓是炮台、堡垒,北面的堡垒是用来办公和作休息之用,建筑坚固。有个“狮腰台”,是光绪十一年筑造。
瓦壶岗登亭夜观
珠江村西北角有一山岗,名叫瓦壶岗,在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对面,因满山松树,又名大松岗。岗顶有电视转播站,并建有1座三层六角彩亭,增添瓦壶岗景色。2000年6月,建设成为瓦壶岗公园,建有登山道路,植树绿化,改造林相等。 庙宇
建国前,大沙地区各村,多有庙宇。几乎村村都建有洪圣王庙,文冲、下沙、双沙等村,村民们较多信奉洪圣王,都有建庙供奉。其它庙宇有:双岗村、华坑村的华光庙,姬堂各自然村建有观音庙、龙头庙、北帝庙、南北庙,茅岗有天后宫、紫霞宫、金花庙,横沙村有雷峰堂庙,珠江村有大娘庙等。当时民间信奉神灵,经常到庙参拜,各庙香火颇盛。建国后,破除迷信,观念更新,拜菩萨之举渐渐消减,大多庙宇已拆毁,不复存在。华坑自然村的华光庙于1931年拆毁;双沙村沙浦自然村建于清朝的上元宫,于1958年拆毁。也有少数保存下来,如清朝所建的双岗村华光庙,坐落在村内大公祠旁边。
门楼、牌坊
建国前,大沙地区各村习惯在村头村尾(或村东村西)建更楼、门楼。更楼为以前更夫巡夜防卫盗贼而设,门楼多是安置一位门官和土地神,作为庇佑村中百姓出入平安。建国后,肃匪反霸,治安良好,随着建设的发展需要,乡村街道的拓展和改造,各村不同程度地把更楼、门楼拆掉。改革开放后,各村的文明建设,把村容村貌美化起来,随之出现许多新门楼、新牌坊。如沙浦、双岗、文冲东西坊、文园、横沙、珠江等各村的村头、村尾(村东、村西)都新建牌坊,冠以本村村名的横匾,造型宏伟、美观,都用彩釉锦砖、红色或黄色琉璃瓦建造,横额上贴以瓷片彩画并有村名及坊名题字等,庄严美观。横沙村东面牌坊,横额石刻“横沙”,牌坊两旁石柱石刻楹联为:横路辟通衢大地宏开新貌,沙乡腾巨变琼楼装点好家园。村西牌坊同样冠以石刻横额“横沙”二字,石柱所刻楹联为:雍雍桑梓千秋迎日月,睦睦吾民万世念家山。珠江村也有石牌坊,横额上“珠江”二字,刚劲有力,两侧楹联为:珠水新图连蟹石,江城瑞气绕狮山。至于文冲东、西坊及文园的牌坊上则刻“文冲、西坊、文园”字样,双沙村的牌坊上的“双岗”、“沙浦”等字样。 鱼珠炮台
鱼珠炮台坐落在大沙镇鱼山(山岗状如一条鱼而得名),现在港前路港务监督站的后山上。据旧《番禺县续志卷二·舆地志》36~37页载:“炮台:鱼珠炮台在珠江北支北岸,光绪十一年新建,凡三所计七座置洋炮七尊。勇营:光绪十年办防鱼珠炮台驻部兵邓安邦粤军四营停后裁撤驻总兵邓安邦旧部勇丁一营。”鱼珠炮台成为当时防御外敌的珠江第三防线。现在鱼珠炮台已毁,只留一些炮台位的痕迹。
蟹山炮台
蟹山炮台位于大沙镇港前路蟹山公园上,建于光绪年间。当时炮台后有弹药库4间,与鱼珠炮台、狮山炮台同为防御外敌的珠江第三防线之军事设施。蟹山炮台上放置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在建国后1958年撤走(存放在广州市博物馆内),现只留炮位遗迹。炮台旧址、炮眼、坑道等仍清晰可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