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双方面的,法国的败是一方面,德国的胜是另外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德国一战前有个总参谋长叫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他制定过施里芬计划,以炮兵强大的火力引导步兵作战,六个星期搞定西线,然后挥师东进。
施里芬计划实际上就是早期的闪击战思维,快速出击,以强大火力迅速打垮敌人,只不过那个时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后来的一战和二战让我们看到了,德国确实是这么打的,军队建设也围绕着这个计划建设的,所以德国早就有准备。
德国早有准备,加上德军的强大让很多国家迅速被全境占领,东面的苏联如果不是纵深够大也可能被德军打了个贯穿,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损失的面积已经不少于法国了。所以说法国的败,德军的充足准备占一方面。
再说法国,法国一战损失惨重,所以法国从民众到国家领导层有一种极端的不安全感,后来就倾尽一年的国防开支修了一条庞大的工程,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横在法德边境上,地下空间非常大,列车都能在里面跑,简直如一座地下城镇,地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武器,重机枪啊,火炮啊数不胜数,几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即便没有补给也能独立作战几个月。
马奇诺防线的宏大让法国极端的不安全感变成了极端的安逸,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法国没有修防线,因为法国觉得即便是德国人打过来也有比利时作为缓冲挡一挡,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调兵。可是德国人的打法是闪击战飞机加坦克快速推进,法国人估计的是步兵行进速度,因为这个时候坦克诞生才没多久,在很多国家军队里,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作战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所以法国作战思想落后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进攻以前,德国军队里也曾为了该不该用坦克作为主要作战力量使用进行过大辩论,一些年纪大的将军认为它只适合当作移动的火炮用。
法国军队的作战思想落后于德军,加上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让法军在德军面前显得异常脆弱,飞机坦克成为战争主力使战争更需要机动性,可是一条庞大的防线把几十万大军死死地钉在这动弹不得。德军的顺利和法军的无力更让双方军队的士气一个更高涨一个更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