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东西方的概念其实一直都比较模糊,但是我觉得你所说的西方国家应该传统意义上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很大不同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热门的留学国家。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很宽泛,首先要弄清西方国家究竟指的哪些国家,另外还可能涉及到文科和理科的不同。在此我主要正对于中学阶段的理科课程。我对于西方教育和中国教育亲身体会都是非常局限的,暂且总结出了以下差别,能力有限若有疏漏多多包涵。
1、教学范围
总的来说,中方教学范围更小,但是内容较之于西方教学内容要深的多,西方教学范围虽然广,但在中国学生的眼里不过是蜻蜓点水。举个栗子,在sat物理中会有类似于“狭义相对论”、“电子元件”这样的章节,而在我学习的教材中甚至直接给你来一个chapter名字就叫做galaxy,直接把人打蒙。而在高一的上学期我们就将圆周运动学完了,而这一部分放在中国高中的话应该是在必修2,会在高一下期开学才讲到。从这样的教学进度来看便可知道中国和西方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孰深孰浅了。
不过所谓的教学范围也因不同的课程有所不同,AP、A-Level、IB、SAT、VCE等等都不尽相同,这仅仅是个大体趋势。
2、课堂模式
中国课堂以老师为主,由于一般课堂的节奏都比较紧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所谓的填鸭式教学,这一点主要是由于中国教学大纲内容深,技巧性强导致的。相反西方教学的课堂则显得轻松,首先是因为西方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普遍小于中国,另外一点则在于一般的西方课堂绝不会出现像中国一样60+的人坐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具体人数一定是课程不同、地区不同也有所差异的,但是较少的学生意味着学生可以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我认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中国教学课堂里,主角是老师,而西方教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同样重要,甚至学生会在课堂里起到更加主导的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中国老师在control课堂,而西方课堂则是由老师和学生share的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有一下原因:①学生: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尊师守纪”、“尊重师长”等,这些从小就被灌输进大脑的东西让学生认为老师是一种权威,既然是权威自然是不太容易挑战的。当然这样的观念在90后乃至00后的脑海中已经被逐渐淡化,勇于质疑的学生随着时代发展变得越来越多(不知道时是好是坏?);②教师:“急功近利”的教师群体(绝不泛指全部),许多教师将“教师”这一职业简单地当做谋生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上面下达的指令成为了主要目的,那么自然对于学生是否接受、接收、认同其内容就显得并不重要了。③客观原因:a.即课堂时间紧迫,必须要有老师进行掌控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b.课堂上人数太多,由于“不愿出风头”、“从众”等心理,学生不愿举手打断老师和老师进行互动。综上,师生互动度在中国课堂要比西方课堂低很多。
3、高效性
这一点可能显得非常片面,我再次强调我只讨论中学理科范围里的两者差异。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的高效性要高于西方,首先从教材的高度统一上来看。中国高中生绝大多数都是使用的全国统一的教材,而这份教材历经了多次专家修改在我看来已经显得非常严谨、科学了。而西方教育,拿美国为例,不论是IB、SAT还是AP都绝不止一本教材,特别是IB,Princeton、Cambridge、Pearson等等都有出版其教材。而这些教材有的是由一个人独自编写的(这样的教材能好到哪去?),有的是统一编写的,但是这些都不如中国的教材集思广益、引经据典,毕竟全中国就这么一种教材。西方的教材的多样性导致其良莠不齐,最终导致整体教育的高效性降低。
其次,上一点提到了西方课堂的师生互动优于中国的,那么另一方面,这样的互动性难免会带来一些“无意义”的讨论,老师回答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可能会降低课堂效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解决同学问题的一个原因。
4、顺序问题
这一点我感触极深。什么是顺序问题?这里的顺序问题针对的是在整个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每一项具体内容教授的先后问题。
举一个我自己的栗子,初中时我化学不好,但由于我勤奋好学的本性,我要求自己就算理解不了也要死记硬背地背下来。这样下来记住了不少的莫名其妙的口诀,“升失氧降得换”、“金非离非非共”等等。这些口诀我当时可以说是是一点也没有理解到的(我有多笨),但是反观初中班上的其他优等生,叫他们解释,他们一定是这样头头是道地告诉我“化学价上升,失去离子,是氧化反应;化学价下降,得到离子,是还原反应”云云。可是究竟什么是化学价呢?什么是离子?离子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没有哪个初中生可以答出来了。
上了高中,学习西方教材的时候发现书上把我初中学的内容统统都放在了后面,而在书的前一部分则是仔仔细细地讲解了什么事原子分子电子,化学价怎么来的,粒子构造,金属非金属为什么有这样的性质,化学键的分类,反应发生的具体步骤等等。所有的这些内容在我看来都是我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是本质。而相反,初中所学的则大多数是现象性的知识或者仅仅是结论,老师教会了你结论,最多一点结论下面的皮毛,而再往下则仅限于那些天资极好的同学自己去问去查了。
科学研究可以从现象到本质,因为科学是探索的过程;而学习则不同,学习应该是有本质到现象。这样的教学顺序我认为能够更好理解,学生也能掌握的更加扎实。一句话,在这方面,就我了解的西方教育课程的内容安排更加科学。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国内的教育专家不就此改变一下呢?一方面是因为我太过于想当然了,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另一方面则可能因为这样“不科学”的顺序可以更好的筛选人才,要知道中国地大物博外加人多,而全国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能更好的筛选人才比学生如何能够很好地接收知识更为重要。
5、技巧性
中国理科基础教育是全球出了名的难,我认为具体难在技巧性和多变性上。理科中有这样的一类综合性题目,这样的一道题目往往可以将你初中或者高中所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糅在一起,再加上各种七十二变变换的难度蹭蹭蹭地往上窜。亦或者编来各种有着美丽的巧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仅仅为了将两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而这样的题目在西方教育中不太常见。原因可能同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