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和键盘哪个更能传承汉文化

如题所述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每种语言的发音都总是在不停地改变,所以当书写系统是一个表音文字系统时,书写也会随着发音的改变而变化,如现代英语与中古英语的巨大差别。而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汉字则完全不同,它是典型的表意文字系统,它并不会随着发音的改变而变化。这样,虽然现代汉语言的发音与中古汉语言发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处于任何时代的中国人都能读懂前人的著作、文字记载,能很好地理解前人的思想,从而推动中华文明代代传承,永不停歇。五千多年来,汉字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统一的基础和纽带。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唯一几千年未曾断裂的文明,可以说汉语言文字系统功不可没。
然而,由于文字书写工具从传统的纸笔转移到计算机这种诞生于表音文字系统中电子设备,使得汉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基于计算机西文键盘的汉字输入方法,特别是广泛应用的拼音输入法,使我们对熟悉的字变得生疏,许多原本会写的字变得只会读,“提笔忘字”变得越来越常见,频率越来越高。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无论学生亦或成人,甚至是老师变得不再愿意对每个字的发音、书写形式认真加以体会与理解,抱着一种“只要识字而无须写字,反正都有电脑担着”的心态。这种现象如今变得很普遍,甚至有很多学生无法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汉字书写要求。可以断言,汉字表意书写的结束之日就中华文化撕裂的开始。
二、 汉字书写关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一统、延续、繁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因此谈中华文化,就离不开汉字,谈汉字就已经切入了中华文化。”。学习汉字浅层的、一目了然的价值是可以让我们识字、交流、掌握其他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更深层的、不自觉的价值就是可以在满足浅层价值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中华文明一样绵延五千多年,一枝独秀,从未断裂,其基石就是表意文字系统的汉字。其他主要文明发源地,由于使用的是表音文字系统,他们的文字,如美洲的玛雅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钉头字,都与他们国家一起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
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人类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在明确的前提之下尽量简约,以便于交际。汉字的表意本质,使其可以轻易地表达时间与空间的超抽象多维空间,不像表音文字只能表达发音这个一维的空间,所以汉字能做到既明确又简约。明确而简约的汉字代表了人类语言的发展方向,正如卢遂现博士所指出:人类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不是纯拼音文字,而是写意文字,汉字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地位不可动摇。国学大师饶宗颐也曾指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站在“书同文”角度,我们可以认为“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字不仅是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国家实力这么简单,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重要根基。
三、 计算机汉字输入法
计算机由使用表音文字系统的美国发明,其文字输入的主要部件键盘是以英语基础进行布局,方便英语言文字的输入。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的整体特性,加上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本身的巨大差异,使得我们在计算机引入中国后,不可能重新构造一种以汉语言文字布局的文字输入键盘。为此,我们必须基于西文键盘布局对汉字进行编码以实现汉字的计算机输入,这种汉字编码方法就是汉字输入法。汉字编码包含音码和形码两个基本类,以及音形码、形音码等扩展类。音码是以1958年 2月11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为基本编码元素,以汉字的发音为基准;形码则是以笔画和字根等汉字基本组成元素为编码元素,以汉字的书写形状为基准。音码体现的是只要会读就能输入汉字,目前流行的搜狗拼音、百度拼音、QQ拼音等输入法都是音码编码。形码则充分利用汉字的表形、表意等特征,把汉字的二维平面图形编成一维线性代码。它利用人们已有的汉字书写知识,体现的是只要会写字就会输入汉字的目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是一种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的输入法,是形码的杰出代表。显然,就这两种编码而言,形码更能表达汉字的意境,而音码除了象声词外,根本无法表达汉字的意境。
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使用了西文字母作为拼音符号,使得音码汉字输入法要比形码输入法更容易入门、使用。加上近些年,各种拼音输入法都在词组或句子的输入上大做文章,甚至可以整句输入,令拼音输入法变得更为易用。而纵观五笔字型输入法,虽然它的编码符合汉字的笔画与笔顺,让使用者在输入汉字过程就如“写字”。但它自发明以来几乎没有改进,使得其使用的难度明显高于拼音输入法。当然,除了音码与形码这两类需要编码的汉字输入法以外,还有不需要编码的手写汉字输入法,但它不仅速度慢且其体现根本无法与纸笔相比,所以这种输入法使用者寥寥无几。
四、 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反作用
计算机汉字输入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语言文字拼音化趋势;二是带来了汉字书写危机。
(一) 汉语言文字拼音化趋势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有五千多年历史,在其他文明早已了无踪迹的情况下,一枝独秀、生生不息,汉字的表意特征功不可没。而如今的计算机时代,手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大软件公司对拼音汉字输入法的强化研究及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加上拼音输入法确实在使用门槛要低于五笔字型等形码,使得拼音输入法近些年在中华文明中占据统治地位。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拼音输入法的地位必定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形码输入法则将进一步边缘化。随着计算机和拼音输入法地位的巩固,汉语言文字的拼音化几成必然,这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极度危险的。
(二) 汉字书写危机
2011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出,我国在校学生不仅汉语能力下降,而且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2011年和2012年的报告则明确提出要“提高国民语言能力”,2013年则提出要“多方位传承弘扬中华语言文化”,2014年“语言能力问题在2014年受到空前关注”。在这样一个国家级权威机构中连续四年指出国人的语言文字中存在的问题,实属罕见,说明当代中国人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出现了裂痕,中国的母语文化正在受到削弱。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人的汉语言文字能力下降?我们认为计算机、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与高度依赖,加上拼音汉字输入法的过度使用,使人们不仅很少有机会手写甚至“心写”(形码汉字输入法的汉字输入过程是一种在心中默写的过程)。学者邸佩佩也指出,正是由于计算机输入取代了手写,才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出现。“提笔忘字”告诫我们,汉字的书写危机已出现。
有学者把汉语文字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提笔忘字”等类似现象称之为“电脑失写症”,认为它是人们长期依赖计算机进行汉字输入,从而逐渐丧失书写汉字能力的现象。失写症(Agraphia)本来是一个医学问题,指人的脑部受损所引起原来具备的书写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电脑失写症”非医学范畴,是社会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以汉字的“电脑失写症”为关键词在谷歌学术中检索到了3860篇中文文献,且这些文献研究的均是社会问题的“失写症”;而以“computer agraphia”(即检索既包含“computer”又包含“agraphia”的文献)为关键词,虽然检索到的英文文献也有4010篇,但这些研究都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研究医学的“失写症”。该检索结果,从侧面反映了“电脑失写症”主要出现在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人群中。
为什么使用汉字的人群容易出现“电脑失写症”,而使用英文的人群则几乎没有?我们认为计算机文字输入方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英语的计算机输入和手写,使用的是同一套符号,通过计算机键盘的输入的就是手写的,所以,使用英语的人群不会因为对计算机的依赖而出现“电脑失写症”。而汉字计算机输入中广泛应用的拼音输入法则不同,没有了笔画,只有拼音这种与汉字书写风马牛不相及的符号,让人们只思考读音,不再对汉字造字直接思考和运用,久而久之,“电脑失写症”自然不可避免。有研究表明,智能拼音输入法的联想功能、模糊音功能以及拼音缩写功能,对学生的汉字记忆空白、汉字记忆模糊和汉字书写错误等方面均有影响。
五、 结语
作为人类表意文字的杰出代表,汉字不会因为读音的变化引起意义的变化,使得我们能容易地读懂前人的文字作品、理解前人的思想,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为我们传承和弘扬汉语言文化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计算机、手机等信息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手写习惯,特别是拼音汉字输入法的过度普及使汉语言文字有极高的拼音化的趋势,并带来了严重的书写危机。如何在计算机时代保持汉语言文字的表意特征,避免表音化,保证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不会退化甚至消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警醒并为之努力的大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