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导语:阅读是吸取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使学生乐于阅读的前提条件。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路径:把语文当语文来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教是为了不教”。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学生的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角色必然要转换。教师角色的转换,应该有如下的体现:

  1、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叶圣陶认为“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主张“教师之为教,在相机诱导”,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如在诗歌教学中,把诵读放在第一位,这样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从而使自己走进诗歌中,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学习《天上的街市》可以侧重于朗读技巧的美读,感受诗中的蕴情。有的诗词,可以设计成以演唱为主的鉴赏课,如学习《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自我伴奏自我录音,学生倍感新鲜有趣,学习兴趣会大增。

  对于学生构思的剧本、排练设计,辩论形式、演讲内容、活动安排,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综合性学习如何选题、演讲辩论内容的取舍、如何查找资料、表演时怎样注意感情的交流、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等。教师还要注重点评,每一项活动完后,老师都要做出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都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不断地创新。

  2、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交往者

  叶老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深沉的慈爱、温馨的情怀、近距离的理解,创设出民主、和谐、积极、开放、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高级伙伴和学生精神的首席对话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二、语文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行匠心独运的设计。

  1、要着眼于学习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共创奇迹的过程。我们倡导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是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设计要能够充分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而相机诱导、即时处理,并为此留下最大的弹性空间。。

  2、要突出两大要素

  突出思维训练。语文作为人们沟通彼此思想的工具,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传思载道,都属于思维范畴。语言和思维能力互为表里,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突出语言训练。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生在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和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对字词句的含义,对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规则等的认识,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大脑中沉淀下来。

  学生形成的“格”越多、越固定,他的语感也就越强。语感强的人,在阅读文章、听取谈话的时候,可以迅速领会,判断其正误、优劣;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可以不假思索地借助“格”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美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因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

  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分析三个因素

  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二者联系紧密,互为补充。分析教学内容可以揭示教学知识内部的构成及其联系,并据以确定实施这些内容的有效途径;分析教学任务可以揭示教学结果的构成成分及其关系,并据此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倾向习得的有效教学元素。

  分析教学条件和资源。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教学条件和资源进行分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改造,以删节、组合、主题贯穿、类型化、再现、表演等方式,使教学素材发生变换、深化、升华、活化,以切合特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

  分析学生学习心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重视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只有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动机,进而分析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真正寻找到培养、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三、指导学生一些新的阅读方法

  不同体式的文章阅读与欣赏的方法不同。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独特发现。

  阅读叙事性散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 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对小说阅读教学,我非常赞同王荣生教授的观点:不能用一套固定的程式“人物、情节、环境”应对所有的课文教学,不能用几个固定的术语“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作为文本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读小说的基本路径:写了什么,怎么写。读小说就是读人生。小说主题最好的名称是“意蕴”,摸不着但可感。小说教学我们在考虑了文章体式,估量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深入把握所选小说的特质即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设计有效实在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进去,

  总之,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