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鉴定老人家中挖通的是宋代古地道,里面都存放着哪些东西?

如题所述

在我国古代,地道是一种重要的,作为攻城战术而开挖的地下建筑,即重要的防御工事。

根据考证,我国最早在军事上运用地道战的源于战国时期,比如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等。

如《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记载:

“此袁军不能攻明而攻暗,发掘伏道,欲从地下透营而入耳。”

这里提到的“伏道”,便是地道战术。

当然,古代挖掘的地道,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在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以及沧海桑田的作用下,如今早已渐渐崩塌、消亡,或者被尘封在地底下不为人知。

不过,话说此前河南洛阳的一位老人,在自家屋内,挖通了一条神秘的古地道,引来了众人的围观,为此而将老人“送”上了热搜。

01事情的起因经过

挖地道的这位老人,名叫贾鹏举,75岁。根据老人介绍,这条古地道在他住的窑洞内,没有被挖掘出来之前,本是被厚厚的积土砖封着,经过了他2年的挖掘,终于将其挖开,使其重见天日。

之后,贾鹏举和女儿、女婿两人,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来清理地道内部,发现其内部结构保留得比较完好,没有坍塌的迹象。

几人经过了一系列的清理之后,才对外公开这秘密。

最后,被老人挖掘出来的古地道,顺着梯子走下去之后,还可以继续前行,据说:

“能连通村里20多户人家,有二三百米长,好多人家里都有入口”。

不过,由于一些住户家里已经不住人,有些房子也已坍塌,走动的人比较少。

加之,留在村里的人,大多数是老人,上下地道不便,为此前来走动的大多是慕名而来参观的游客。

02 古地道里面都有些什么?

古地道被挖通之后,从贾鹏举家院子穿过,沿着砖砌的小门就能走进去,经过两道门之后,便能看到地道入口。

只是进入地道后,由于空间比较狭窄,高约1.5米、宽不足1米,只能勉强让一个成年人通过。

地道内的高度,约1.6m左右,最高处的地方有1.7m,一般成年男子需要稍稍弯腰躬身前行

地道入口附近两旁的墙壁上,分布着相对比较小的窑洞。

根据推测,这应该是过去人们放物品的地方,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在里面住人或藏人。

古地道里面的地面,并非平坦如履,而是坡度大,起伏大,地道墙体上也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若是没有照明,行走的人,极可能会被复杂的地形结构绊倒。

(修整过的地道内安装了电灯)

根据当地的老人在小时候听过的故事推测,古地道可能是清朝时期,当时村子里面,比较富裕的家庭,因为家大业大,又遭上民国时期的社会动荡,而修建的一个秘密地道,以储存粮食,转移保护财产,又或者藏兵通行,避免被强盗土匪洗劫一空,起到防御的作用。

03 因为古地道而成功申报为传统村落

之后,当地的文物部门,考古专家对地道清理出来的类似于灯罩的瓦片进行研究,判断老人家里挖出的古地道,为宋金时期的古地道

贾鹏举表示,村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故、传说及文化经口口相传,村子里的老人,都习惯将村子称为“寨子”。

自从将古地道清理出来之后,贾鹏举觉得自己的村子很有文化特色,周边有古寺、古庙、祠堂以及古学堂瀍阳书斋等。

(古学堂瀍阳书斋)

此外,此前村子里曾出土的一些古物,包括石斧、瓦当等器物,经考古专家研究鉴定,认为是新石器时代、东周的文物。

(村子里出土过的一些石斧、瓦当等器物)

如此种种,让贾鹏举产生了要为村子申请为传统村落的念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瀍阳书斋是为数不多的瀍阳书斋,是清朝著名的进士贾之彦创办的一所不收学费的学堂,主要是为了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为此,这所学堂还被称为“贾公义学”。

(古学堂瀍阳书斋旧址)

最终,申报成功,大阳河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之后,贾鹏举还将自家的一间屋子改成了大阳河民俗博物馆,里面放置了许多他特意收集来的古物农具、瓦当等器物,以及还有贾氏家谱等当地的特色文化内容。

如今,许多人慕名而去参加古地道,而早已年过半百的贾鹏举,依旧热情地招呼游客们,主动地为他们讲解村子的历史文化。且游客们参加寨子村落,古地道皆不收费。

贾鹏举希望,能够将大阳河村的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弘扬出去。而博物馆墙上悬挂的那张牌匾,写着的“历史见证,文化传承”八个大字,实际就是贾鹏举的心声写照。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关注我,看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目前的话当地文物部门只是从里面发现一些类似灯罩的瓦片。

也正是文物部门通过清理地道时发现的类似灯罩的瓦片,专家才判断这是宋金时期的地道。

河南洛阳一位七十五岁的村民贾鹏举在自家屋里用两年时间挖出来了神秘古地道,这个事情使得很多人来参观游览。根据贾鹏举老人的介绍,他住的窑洞里有古地道入口,能通往寨中的每家每户,以前用砖封着积土很厚,他经过两年时间挖掘,终于让它重见天日。

这条古地道的地形错综复杂,古时候人们用它来存储粮食和躲避兵患。这个村子本身历史悠久,还有古寺、古庙、古民居、古学堂等古建筑,在2018年时,大阳河村列入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大阳河村的地道四通八达,曾是防御工事。 

河南洛阳孟津县城关镇寺河南村大阳河村里三十多户人家每家每户地下都有地道,而贾鹏举家中这条长100多米的地道,最高处能有一米七左右,宽窄也正好让一个成年人正常通过,有些地方还需要架梯子。这个地道每隔半米左右墙壁上就有一个窑洞,可以用来藏人或者东西。村里三十多户人家的地道都是互相连通的,地势有起有伏,蜿蜒曲折,有土匪来的时候,能藏人和贵重物品。

二、古地道属于传统文化,很多村落其实都有的。

其实我国历史悠久的村落很多都是有地道的,比较古老的村落里地道是必备的战时工具。记得我爷爷奶奶所在的村落就是有地道的,那个村子应该是元朝时期的,也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地道。不过那些地道年代悠久,基本已经全部废弃了。我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雨特别多,然后地面被雨水给浸泡软了,有一天我奶奶家院子地面一声巨响之后塌了。那时候我才知道,那个村子老住户地下都有地道,家家户户都是相通的。不过年久失修,这些地道塌陷比较多,现在基本已经不能用了。

古时候战乱比较多,地道就是农民们的智慧,闲时用来储存粮食之类,而战时人们可以躲避战乱。地道的入口一般都比较隐蔽,外人是很难发现的,而且地道里面有通风口,旁边窑洞还可以储备粮食和水,在里面待个十天半月都不是问题。

第2个回答  2021-01-27

1月24日,河南洛阳75岁村民贾鹏举,在自家屋内用两年时间,挖出了一条神秘的古地道,时常引来众人参观游览。据贾鹏举老人介绍,他住的窑洞里有古地道入口,能通往寨中很多人家。以前用砖封着积土很厚,他经过两年时间挖掘,终于让它重见天日。古地道地形错综复杂,蜿蜒曲折,古人用它储存粮食,也可以藏兵通行。当地文物部门称从清理地道时发现的类似灯罩的瓦片判断,属于宋金时期。 

走出贾鹏举家,门口就是缓缓流淌的瀍河,大阳河村中大部分村民姓贾,传说是汉代名士贾谊的后人。村子里不仅有别具特色的古地道,还有古寺、古庙、古民居、古学堂等古建筑,这也让大阳河村在2018年列入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6年4月,贾鹏举带着女儿、女婿开始重新整理地道,将闲置了几十年的地道内的尘土清扫出来,贾鹏举的女婿还给地道内安装了电灯。

从贾鹏举家院子穿过,经过两道门厅,在最里间的卧室后墙才发现了地道入口。进入地道后发现,宽约80厘米,能让一个成年人正身通过,大部分高度在一米六左右,需要躬身进入,最高处有一米七。地道内每隔半米,左右墙壁上都有一个窑洞,可以用来藏人或东西,地道内起起伏伏,落差较大的地方需要安放梯子行走。“应该是明末清初时候挖的地道,当时村子里比较富裕,这条地道主要起防御功能。”贾鹏举告诉记者,大阳河村的30多户老住户家地下都有地道,并且互相通着,地势有起有伏,蜿蜒曲折,有土匪来的时候,能藏人和贵重物品。

“贾之彦是个清官,也在嵩阳书院教过书,很有文化,所以修建的学堂就一直传承了下来,去年才重修把学堂旧址修缮了下。”贾鹏举说,村子里的文化、故事、传说等都是老一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自己小时候就知道。贾鹏举还告诉记者,之前村子里也出土过一些石斧、瓦当等东西,部分东西经过考古专家鉴定,是新石器时代、东周的文物。 

在大阳河村内发现,村内还保留有二层楼的民居,砖古窑特色明显,还有各种题字的砖雕都保存得较为完整。而瀍阳书斋,因为经过修缮,整体建筑结构古色古香,砖古窑的教室墙壁上,还保留有当年贾之彦写的《训蒙要略》。2018年,洛阳市孟津县城关镇寺河南村大阳河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第3个回答  2021-02-04
古代的地道主要是用来防御的,这次发现的地道里其实并没有有价值的文物。进入地道内,可以看到墙壁上每隔半米左右都有一个窑洞,可以用来藏人或东西,可以确保人员长时间躲避敌人追踪。
第4个回答  2021-01-27
据推断,应该是南宋时期的,能藏兵通行,据老人介绍,里面原来有陶罐,陶碗,瓦片,可以储存粮食,还可以藏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