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西安在西周时称“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行都公”,因为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作为“大兴城”。唐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西安府是明朝的特大城市之一,下辖6个州,31个县,而当时的陕西省,总共有21个州,95个县。也就是说,西安府占了陕西省的三分之一。就城市地位和区域功能而言,明朝的西安府差不多相当于现在重庆直辖市。
仅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西安府就有人口231万。经过百年发展,明孝宗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西安府人口达到391万。又过了八十多年,万历六年,公元1576年,这个数字已增长至450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 (陕西省会、十三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