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没有洗发水、沐浴露的年代,是怎么洗澡的?

如题所述

洗发水、沐浴液是洗澡最不可缺少的沐浴之宝,但对于古人而言,到底是怎么洗澡呢?

是不是就像电视剧那样在房间里放着一个盆子呢?

(电视剧《芈月传》洗澡剧照)

对于洗澡,古人是很认真

中国古人非常注重自我清洁,西周时期,沐浴已经逐渐成为礼仪一种方式,当时人们不仅仅对沐浴简单认为只是清洁身体,更重要是已经成为隆重的礼仪。

《楚辞》就曾记载---''新沐必弹冠,新浴必振衣''。

而到了先秦开始,为了表示内心洁净,一般人们在祭祖之前都需要沐浴净身。在秦汉之际,民间也开始对沐浴约定俗成,在《礼记·聘礼》记载---“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而在汉朝期间,就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而朝廷甚至还未沐浴开辟一个假期,每五日放一天假,称“休沐”,就是让官员们能够好好洗澡。

而到了唐朝,“五日一休浴”直接改为每十日一次,每月上旬、中旬以及下旬都放假一天来洗澡,称为“休浣”。

宋朝开始,随着大家开始讲究个人卫生,人人都开始享受洗澡。

(古代描绘的澡堂)

到了明清,甚至还出现“混堂”,“混”意思就是各色人物都在一起洗澡,大家一边享受搓澡,一边讲话交流,俨然成为了另一个小社会。

明朝的名士屠本畯还将“澡身”与“赏古玩”、“名香”、“诵名言”一起并列,这也意味着明朝的洗澡,更讲究高雅。

(清朝浴室的还原图)

虽说没有洗发水、沐浴液,但古人洗浴用品比你想象要丰富

古代洗浴用的物品更加丰富,比如:

1.草木灰

宋代《鸡肋编》就曾记载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污。

2.淘米水

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发现用淘米水洗澡,不仅能够去污,而且还有极佳的保健功能,在古代可是一种廉价且又普遍的早期洗发水与沐浴露。

3.肥珠子

据《本草纲目》有记载:树生高山中,甚高大,枝叶皆如椿,五六月开白花,结实大如弹丸。实中一核,坚黑似肥皂荚之核,正圆如珠。十月采实,煮熟去核,捣和麦面或豆面作澡药。因其实如肥油而子圆如珠,故名。

这种气势就是无患子,古人将果荚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搓成丸,成为早期的肥皂,通常用来洗发。

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篇》中曾记载----浙中少皂荚,澡面浣衣,皆用“肥珠子”。

4.胰子、澡豆

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就记载,古人用猪的胰腺,洗净去污后,去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编制成了洗涤用的澡豆。

这种澡豆不仅加强了洗涤能力,还能滋润皮肤,但可惜制作不容易,一开始一般在贵族使用。

不过后来古人用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又加一些纯碱代替豆粉,称为胰子,有的还会加点桂花、玫瑰等,与现代带有不同香味的肥皂相似。

当然,随着沐浴的不断重视,古人将中草药或香料,混入水中共浴,配方不一而足,形成了现代生活中的“药浴”。

因此,如今现代人追求养生的“药浴”,只不过几千年前古人就曾试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