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第一台纯电SUV面世,47万起售的iX3能否“后者居上”?

如题所述

原创:赟立

导语:9月13日,宝马官方正式发布了全新纯电SUV iX3,新车共设置了两个版本的车型,分别是领先型和创领型,预售价分别为47万和51万。iX3的出现填补了宝马纯电SUV的空白,也再度和奔驰EQC和奥迪e-tron形成豪华纯电SUV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iX3在三款车型中最晚面世,是否能够上演后发制人的戏码?对iX3来说,复杂的国内市场不光有老对手,新势力们同样对初出茅庐的它虎视眈眈。

许多国家或地区在早前时候就已经公布了计划的禁售燃油车时间,主机厂们也颁布了各自的电气化转型规划表,即使是世界各地的石油巨头们也开始发力能源转型。

这样的环境下,就连许多燃油车死忠也开始倒戈,抱上了他们曾经嗤之以鼻的「电动爹」大腿。看似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已初步具备,留给主机厂们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今所推出的新车中大排量车型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纯电和混动车型。

不难发现,只要是人们熟知的品牌,新品中一定有着混动车型或纯电车型的版本,即使现在没有,但新能源版本的位置也已经提前做好了预留。

距离宝马i3和i8的推出已经过去了十年有余,如果说在那个年代,宝马i家族产品是对未来新能源市场的尝试;那么如今,iX3的问世则已经是对各方政策的响应,和对市场和时代的妥协。

iX3作为宝马第一台纯电SUV,它的出现既是宝马转型的重要标志,也肩负着与市场同级别电动SUV正式角逐的重要使命,毕竟那个年代推出的i3和i8是没有与之匹配的竞争车型的。那么,iX3能否在如今这样竞争激烈的电动SUV市场突出重围呢?

“后发”有一定优势

德国车企的三驾马车BBA在国内市场混得风生水起,虽然说同在异乡也算得上同一战线,但三家车企相互之间也可谓是见招拆招,竞争非常激烈。

BBA之间最常见的竞争现象莫过于三者如同协商好地推出新品,彼此之间你来我往,因此几乎在任一级别都会看到三家车企的竞争车型。

这样的“默契”甚至延伸到了新能源市场,在奔驰推出EQC、奥迪推出e-tron之后,宝马也总算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SUV,也终于有了和前两者在这一细分领域相抗衡的车型。

iX3的到来显然又是三款车型中最晚的。

这样的剧本早在同级燃油版SUV的推出上就已经上演过,当奥迪Q5早已国产,甚至全新换代加长的Q5L都开始通过一汽-大众奥迪实现国产时,似乎始终看不到国产宝马X3的影子;北京奔驰在经历了GLK、GLC以及GLCL的国产后,貌似也刚刚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华晨宝马X3。

显然在燃油SUV的领域,X3就是最后国产的那一个,最后国产可以全面地分析完对手再制定策略,百分百做到知己知彼。价格层面,X3的顶配官方指导价就是三款车型中最低的,Q5L顶配官指价贵出了近2万,而GLCL官指价贵出了近10万。

同级别车型,都是顶配,车辆的硬实力也十分接近,但价格显然是致胜与否的关键之一。同时,宝马在细节上也不愿效仿奔驰和奥迪,当Q5L和GLCL都成了适应国内市场的加长车型时,标准轴距的X3则保留了进口版本的轴距,宛如同级SUV中的一股清流。

前两者在推出加长SUV之后,「批判」要远远压过「看好」。宝马一部分受到了人们对奔驰和奥迪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愿意坚持自我,50:50的前后配重比带来的操控只有在标准轴距下才能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保持自身的特色,也是对消费者最好的交代,毕竟许多在乎操控的才会率先考虑BMW。

因此,“后发”无疑帮助宝马在价格和车型设计上都做到了更好的参考和应对。

iX3依然采用了同样的招数。回顾e-tron和EQC,相比起Q5L和GLCL,在车身的尺寸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例如EQC轴距比GLCL短了100mm,而e-tron除了车身高度降低了31mm,其他数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相比之下,iX3车身各方数据都保持了较高的还原,甚至车身宽度和轴距数据和X3没有任何改变。这样的好处在于,iX3的车身姿态、车辆行驶阶段的循迹型几乎和X3没有区别。

或许有人会说,e-tron和Q5L、EQC和CLCL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iX3从命名上来看本身就可以看作是纯电版的X3。问题就出在这里,华晨宝马可以花更少的研发费用去生产一台足以与e-tron、EQC相抗衡的车型。

更低的成本意味着华晨宝马可以有更加灵活的定价方案,再通俗地说,宝马iX3可以有更低的售价。从目前已经公布的预售价也可以看出iX3依然有着价格优势,毕竟iX3起售价和顶配价格都是三款车型中最低的,并且iX3顶配的价格刚好接近EQC的起售价,甚至比e-tron的起售价便宜22万多。

宝马招牌的延续和巨大的价格优势使得iX3有了些一战的资本。

单电机为了适应市场?

价格从来都没有绝对的高低,结合车辆各方的表现才更具参考价值。

可以看到最后才决定国产的X3,如今在进化到iX3时,便直接一头扎进了华晨宝马的工厂,反倒是最先进入国内市场并且最先国产的豪华品牌奥迪,首辆纯电SUV e-tron还是以进口的身份在售卖。

车辆本身的硬件配置同样值得消费者关心。EQC和e-tron都使用了双电机,而iX3使用的是单电机。

并且当两个对手都使用上了交流异步电机时,iX3还是使用的永磁同步电机。一向以运动著称的宝马却甘愿使用更偏节能的电机而没有使用侧重性能的电机,让很多人不解。

关于这样的操作,宝马只有一个动机,那就是为了续航和节能。因为当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高翔在采访中被问及“为何iX3这样一个重要的产品会选择使用单电机”时,他的回答大致可以理解为,iX3为的是让用户在性能和续航上得到最佳的平衡。

无论是不是为了节约成本,但这番话从对比数据中至少是可以被证实的。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EQC使用的是双电机,但破百时间也并没有比iX3领先多少。即便是拥有强大功率和扭矩的e-tron,也仅仅是比EQC和iX3快了将近1s。

加速性能上没有取得该有的优势,而在续航的表现上反而还不及iX3的表现。这样看来,高翔先生所谓的“平衡”确实是存在的。

其实“偷”续航的操作宝马也不是初次为之了,早在i3和i8车型上就已经出现过端倪。具体表现在了车轮的胎宽上,要知道轮胎越窄,行驶阻力越小,理论上能耗也越低。

而宝马i3的胎宽只有155mm,但搭载的19英寸的轮毂,如此大尺寸的轮毂往往匹配的胎宽至少在245mm以上,而i3这套非同寻常的轮胎规格也让更换轮胎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同理,作为200万级别的跑车,i8的胎宽也只有195mm,要知道即使是一台Polo的胎宽也有205mm。

无论是从“看似均衡的数据”还是“宝马一贯的作风”来看,官方的说法都有些道理,但花50万买台电动车却只有一台电机总让人心里上很难跨过这道坎。

另外,iX3的前悬使用的是和3系以及X3相同的双球节前悬架(可以理解为宝马特有的麦弗逊),而EQC和e-tron使用的是定位更高的双叉臂和多连杆,在悬架的使用上iX3相对更加廉价。

综合来看,iX3又是单电机,又是双球节前悬,成本上确实要比另外两位对手低出不少,但所获得的效果却和对手们相差不大,因此更低的售价想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并不难。

智能安全配置占优

iX3最后亮相,宝马对于市场的智能安全配置的需求也有了新的阅读。在大量主流品牌都已基本覆盖了L2级别自动驾驶的年代,作为一台全新的纯电动车,电动车本就是拥抱未来的产物,特殊属性加持下在智能驾驶方面更应该有所突破,因此至少一些主流的主动安全配置和辅助驾驶系统都应该具备。

特意选择了三台入门车型去比较智能安全配置才更具参考性,因为往往在入门车型上有的配置才是全系标配。对比的结果一目了然,iX3该有的配置都已经装配,而EQC和e-tron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所以说iX3在必要的智能安全配置上相比对手们也存在着不小的优势。

总结

多方面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iX3确实做到了一定的后发制人,但巴伐利亚人并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这并不代表iX3可以后发取胜。就像上文说的,iX3的对手现在已经不光是奔驰和奥迪的同级车型,新势力给iX3带来的阻碍也不可小觑。

要知道iX3起售价便足以买到蔚来ES6 610km性能版,双电机下的400kW功率、725N·m扭矩可以完胜BBA,标定续航也在BBA之上,更重要的是蔚来的大部分用户都是曾经的BBA用户,这对于iX3来说更是shā人zhū心的存在。因此iX3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想做到后来者居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