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的一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复杂的消极意识,这是残疾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
心理问题。由于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他们某种身心缺陷或功能丧失,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认为会被人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没自信,不爱说话和与人交流,意志消沉,丧失对人生及生活的信心。许多残疾人敏感多疑、封闭孤独,
不愿面对现实,不敢承受挫折,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他们受自身生理缺陷的限制,生活极其不便。因此,残疾人事业要有所发展,残疾人要取得成功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就必须消除自卑。
造成残疾人自卑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成功的体验。残疾人因为自身生理上的缺陷,某些方面的能力就会落后于别人。当他们看到别人成功后的快乐,他们就会更深地陷入失败的痛楚。多次失败体验的积累,也就使他们丧失了勇气和信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第二,家庭对残疾人的错误态度。许多残疾人的自卑心理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对残疾子女、家庭成员对残疾兄弟姐妹、或是夫妻一方对残疾配偶缺乏信心,视其为负担,认为他们的缺陷惹人讨厌,对残疾人缺乏公正的评价。
第三,社会的冷漠与歧视。这种现象在残疾儿童身边容易发生,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一般不敢与人交往。对于成年残疾人来说,社会的冷漠与歧视是造成他们自卑的最大原因。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上,很多
企事业单位从本质上来说并非瞧不起残疾人,但在用人方面却对残疾人关上了大门;在教育方面,能适合残疾人就读的学校并不普及,让很多残疾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甚至于很多大、中专都不录用残疾学生。残疾人文化、科技素质提不上去,就更没有能力与正常人竞争,从而又加深了他们的自卑。
2.自尊敏感心理
由于身上有残疾,残疾人往往特别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论都使他们特别敏感,他们很计较别人称其为“瘸子”、“瞎子”、“聋子”、“哑巴”等。如有人做出有损于残疾人自尊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克制自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3.自怜心理
残疾人有时会产生自爱自怜的心理,希望别人、社会都来同情他、关心他、帮助他。
4.同情心理
主要表现在对与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残疾和缺陷,大家在一起有共同语言,能相互交流。他们通过沟通能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同情心理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