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第一美人李胜素,成名之后,她做了什么?

如题所述

现在的人们,闲暇时刻,要么看看喜欢的书,要么刷刷手机微博,要么做一顿美食,要么就是听听歌,甚至有的就干脆发发呆,放空一下自己的大脑。不管怎样,总能找到各自的娱乐方式。而明清时期的人们就喜欢听听戏曲,最常见的,就是京剧了。往往是戏未开腔,台下就满是看客了。

作为雅俗共赏的娱乐方式,京剧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现在唱戏的人不多,但大都是刻苦勤奋的,李胜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被誉为“京剧第一美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不容易的。不管你是第一次上学也好,还是第一次恋爱也罢,当你踏足一个你从前知之甚少甚至毫无经验的领域,你的内心都会有忐忑,哪怕你很热爱这项事物。李胜素第一次接触戏曲时,才将将十岁。那么小的年纪,面对毫不熟悉的新事物,确实有好奇,有期待,但害怕总是免不了的。

不过害怕也是没有用的,对于年幼的李胜素来说,她能做的,就是去学,去练,去让陌生变得熟悉,甚至熟练。有的时候,开始做一件事情不是最难得,一直坚持下去才是最难的。有多少人都是在做到一半的时候放弃了,然后失败了。但是李胜素做到了,她一直坚持了下去,在最难的时候也没有离开,所以她成功了。

有的人会说,不就是唱戏嘛,能有多难,坚持几年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事实还真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要学京剧,需要练习的可不仅仅是唱腔、嗓音,“唱念做打”也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四个字。可能一个简单的甩袖的动作就要练习十几天甚至好几个月。

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总会有烦的时候,更何况当时的李胜素还是个小孩子呢。但是她没有半途而废。她自然也有烦,也有累的时候,但是她知道,想要成功,想要展示出最好的一面,无数次的重复是必须的。这样的坚持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庆幸的是,所有的付出终究会有回报。在她21岁的时候,数年的苦练成就了台上那个唱《廉锦枫》的小姑娘,也成就了后来那个国家一级演员。无怪乎古人常说“台下一分钟,台上十年功”。作为观众的我们永远也猜不到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个小姑娘,她那熟练的动作背后,承载了多少次精疲力竭。

师承名家

自学成才的人确实有,但是大部分都是在前人的指引下慢慢走上成功的,李胜素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她的师傅们的精心教导。13到20岁之前,她的老师齐兰秋在她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她21岁小有成就以后,她也没有自满与现状,而是又拜入了刘秀荣、梅葆玖名下,继续努力。

有名师指导,李胜素的表演不断精进。但是她并非一味地模仿,而是把所用东西都理解透彻以后,与自身相结合,注入自己的灵魂。就这样,她又陆续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殊荣。后来又进入了国家京剧院,地位斐然。

芳名远播海外


李胜素在同辈中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甚至有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也不及她。她的嗓音是古典含蓄又不失清丽的,是饱含温婉又自带华丽的,光是听她的曲子,就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还不说观看演出。而有这样成就的李胜素,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还把中国的戏曲带到国外,让戏曲文化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传出她独特嗓音的时候,当京胡、月弦、曲笛、笙混合着鼓、板响起时,中国的京剧终是拭去了岁月蒙给它的灰尘,再一次拥有了它应有的光彩与荣耀。而这些离不开李胜素的努力,也离不开和她一样心心念念京剧的人的努力。李胜素的名号在国外有了知名度,中国的京剧也同样芳名远播海外。

网上很流行一首歌,名叫《赤伶》,唱的是民国时期的戏子裴晏之的爱国情。前有裴晏之,后有李胜素。他们都是用自己的努力换来掌声,换来称赞。

戏子这个行业一直颇受争议,但在笔者看来,受争议的不是所有唱戏的人,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在她们浓妆艳抹的背后,是一颗又一颗热血和真挚的心,一如那个在火光中唱《桃花扇》的裴晏之,一如被誉为京剧第一美人的李胜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李胜素,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大汪村。父亲李真妮和母亲张美然都是老实本分的朴实农民,相爱一生未生变故。李胜素家中共有兄弟姊妹6人,她排行老四却是家里最懂事儿的那一个。

自幼李胜素就长相俊美,邻里之间没少拿她开玩笑:这妮子长得真好看,以后一定能嫁个好人家!从很小的时候,李胜素就对戏剧有着一种痴迷,家中经济条件有限的父亲只能时常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去周边20多公里的小村庄看戏。别看她年纪小,可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国粹迷。

回到家李胜素总能唱个八九不离十,模仿起戏中角色的时候更是惟妙惟肖。时间一久,村里人也很乐意称之为“小铁梅。”在她十岁的那一年,她就考进了河北省博想先剧团开始学习豫剧。练功的条件虽然每天都很苦,但是她却学得很用心刻苦。就算是星期天回到家,李胜素也没有片刻懈怠。

父母常常抱着小麦秸秆往麦场上一铺,就成了宝贝女儿李胜素练功的场子。在上面踢腿、下腰,又蹦又跳。听到女儿的骨头咔吱咔吱作响的声音,这位父亲的心头满是疼惜,问她苦不苦?疼不疼的时候,李胜素总是下意识摇摇头,继而接着练习。不善言辞的母亲只能在一旁坐着手里的针线活儿时常看她一眼,李胜素练得很欢实。

身为人父人母的李真妮夫妻俩,虽然给不了女儿一个看得见的美好未来,但却能在背后默默支持她学戏,这也许是身为父母的老两口唯一能看得见的一条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的时候,李胜素考进了河北省艺校接受专业京剧指导,还拜在了京剧名师齐兰秋的名下,正式开始学习青衣、花旦。

农村出身的李胜素,很清楚父母的不容易,于是在这所学校求学期间相当节俭。每次离家的时候,李胜素都要求母亲给她准备满满一兜子的白面馒头,和好几罐子的腌咸菜,然后搭乘免费的进城拖拉机返回学校。并不是白面馒头有多好吃,而是这样一来就能很长一段时间不去食堂买饭吃,另外在这馒头里,承载着母亲对她的期盼,一口馒头下肚仿佛浑身都充满了拼劲。

贫寒的家境并没有让李胜素感到自卑,正相反更是刺激了她的上进心。1986年,李胜素在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邯郸京剧团,在这个剧团里,长相俊美的李胜素,凭借甜润的唱腔一举收获了河北省京剧界的如潮好评和观众青睐。1987年,更是受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垂涎。

1989年正是加入了梅派,师从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系统学习《醉酒》、《宇宙锋》、《凤还巢》等经典京剧桥段而名噪一时。1991年,李胜素被调到了陕西省京剧院工作,期间还曾担任陕西省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一职。这一做就是10年之久,在这十年里李胜素得到了质的飞跃。

2001年被借调到了中国京剧剧院二团,又一个十年历练之后。李胜素担任了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主演了《宰相刘罗锅》、《满江红》等新编新剧桥段,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先后荣获了“梅花奖”,且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的人生大舞台。“京剧第一美人”之名,也由此而来。在成名之后,李胜素最挂念的就是乡下的一对父母。

2005年的时候,李胜素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坚决要求将父母带到北京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李真妮夫妇俩拒绝了:一则女儿唱京剧收入并不高,二则他们已经适应了农村生活,不想到大城市给女儿徒增负担。从小就很懂事儿的李胜素最终只能无奈遵从了父母的意愿,自己一个人再一次踏上了返程的路。

虽然接父母到北京的想法落空了,但是李胜素的孝子之心却并未缺席:她出资给老家父母在村子里建了一座大楼房,还安置了彩电,电冰箱和电话。这对于李真妮夫妇俩来说自然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自从家里安了电话之后,李胜素经常在工作之余给二老去电话聊一些家长里短,尤其时时提醒父母注意身体。

2012年的手,李真妮被医院确诊为脑瘤,一度生命垂危之际,李胜素连夜奔袭回到了老家将父亲安排进了医院。她一个人拿出了这些年所积攒的所有积蓄,坚持让父亲接受了开颅手术。这是李胜素第一次违逆父亲的意愿,在父亲住院的这段时间里,李胜素向单位请了长假,全程在医院陪护,直到父亲平安康复出院,李胜素才最终回到了工作岗位。

李胜素善良朴实,从来都没有在镜头前忌讳自己的农民出身,更没有机会父母的农民身份。在镜头前,他经常说的那句话就是:“我爸跟我妈都是没有很多文化的农民,但在我的心目中他们一直很坚强,也很伟大,我爱他们,更尊重他们。不管我走到哪儿事业有多成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农村父母!”

谁说进城忘了娘,谁说成名忘了娘,鸦有反乳之意,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何况人也。演的故事都在人间,骨子里印记牢牢永记,父母的艰辛永远牢记,孝敬是人的本份,名人演名戏,名人也有真情大爱。人世间有多少儿女情长,人世间有多少大爱无疆!大爱是母亲的胸怀,无疆是父亲的脊梁!愿名角戏长久,愿名角人长爱!

第2个回答  2021-02-28
她成名之后,举办了很多次京剧表演,因为技艺精湛而出名。
第3个回答  2021-02-28
李胜素,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大汪村。自幼李胜素就长相俊美,而且对戏剧有着一种痴迷。经过她从小不懈的努力,最终她拜在了京剧名师齐兰秋的名下,正式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成名之后的李胜素最挂念的就是乡下的一对父母。在父母拒绝跟她去城市住之后,她在老家给父母建了一做大房子,还安置了彩电,电话,冰箱。并在父亲生病的时候拿出全部积蓄,并全程在医院陪护,直至父亲平安康复出院。
第4个回答  2021-02-28
成名后的她十分挂念家乡。经常给父母写信打电话。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