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多长时间会被人体消化和挥发掉?

如题所述

酒精大部分(90%)以上在肝脏代谢,代谢过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些过程中,乙醛脱氢酶最为关键,它使乙醛氧化为乙酸,并决定着酒精的代谢速度。乙醛脱氢酶活性高的人,酒精代谢能力强酒量大;醛脱氢酶活性低的人,酒精代谢能力弱酒量小。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高低主要与遗传有关,有时也可以被酒精诱导,经常喝酒使此酶活性增加,从而酒量增加。

(1)消化道粘膜上的乙醇脱氢酶把少部分酒精转化为乙醛;

(2)大部分酒精进入肝脏,通过肝脏的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

(3)依靠乙醛脱氢酶和肝内的P450把乙醛氧化为无毒的CO2和水排出体外。

成年人的酒精代谢速度大约为15毫升/小时,但因人而异,且还受到血液中酒精浓度、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饮酒后30至45分钟人体内的血液酒精浓度会达到最大值。一般普通人每小时可以消化15毫升酒精。普通人喝1瓶啤酒一般在2小时内血液中仍可测出酒精含量。饮酒不能贪杯过量,否则会影响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日常解酒保肝的方法在《日华子本草》中有记载,五味子“除烦热,解酒毒”;柴胡可加快乙醇的分解,有解酒护肝之功效;绿豆可解百毒,增进体内有毒物质代谢。有研究表明,葵花护肝片能解酒毒并有效保护肝细胞,保护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作用,增加其超氧化歧化酶活力,清除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及机体内组织器官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9

一、隔夜酒隔了12小时,11月18日上午,杭浦高速公路南北湖收费站,高速交警正在开展交通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10点左右,一辆浙A牌照的面包车经过时,民警发现车子涉嫌人货混装影响安全的违法行为。拦下车子后,民警还详细询问驾驶员,结果司机一开口,民警就闻到了一股酒味,高速交警问司机,你是不是喝过酒了?司机说是前一天晚上喝的。民警随后要对司机进行酒精检测。司机立刻提出质疑,认为又不是当日饮酒,不应该进行测试。民警耐心解释,不论是何时喝的酒,只要是驾车时体内酒精含量超标就属于酒后驾车了。经过测试,其体内酒精含量为0.65mg/ml,超过了酒驾的标准,司机姓阎,是杭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被查处酒驾后,他觉得自己很冤,他说,前一天晚上陪老板应酬喝酒,从晚上8点喝到10点,大概喝了四两五粮液。第二天因工作要出差,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就出来了。

二、人体如何排空酒精。体内酒精含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昨天,记者咨询了杭州红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建永。陈主任说,一个人喝了酒以后,多少小时后才测不出酒精含量,这跟个人体质,以及喝了多少酒都有关系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人一两个小时,就没有酒精含量,有的人可能需要一天。人的体质个体差异和酒精含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跟胃排空有关。简单的说,就是有的人消化好,感觉饿的时间短,说明胃排空快。有的人消化吸收慢,胃排空慢,酒精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就长。“饮酒同时,吃了高脂、高蛋白、高糖的食物,往往胃排空就会相对较慢。”陈主任说,而患有胃部疾病者,也会影响到胃排空。体质个体差异的另一方面就表现为肝脏的酒精降解酶。每个人肝脏的酒精降解酶量是不同的,有的人酶缺乏,酒精降解的就慢,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就长。另外,可能大家想不到,体内的酒精含量还跟季节有一定关系。“比如说,夏天饮酒,因为天热,酒精容易通过汗水挥发。而在冬天,则不易通过体液挥发了。”不过,季节的对体内酒精含量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跟个人体质相比,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第2个回答  2018-01-09

啤酒的度数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以12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的浓度为12%(重量比)。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 啤酒的酒精是由麦芽糖转化而来的,酒精度低于12度。如常见的浅色啤酒,酒精含量为3.3-3.8%;浓色啤酒酒精含量为4-5%。喝一瓶啤酒一般需要4––8小时时间酒精从身体代谢完毕。对于啤酒的挥发力度,和挥发时间,都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身体内的激素确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