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区的应力状态

如题所述

在围压情况下,破裂面的取向与引起破裂的应力状态有关,如果以p1,p2,p3代表脆性介质在破裂前瞬间的主应力,设p1>p2>p3。按通常习惯,以张应力为正。根据库仑—摩尔破裂准则,当作用于某一点的剪切应力τ超过该点的抗剪切强度和摩擦阻抗两者之和时,即

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电学与地热学

就发生破裂。这里τ0表示抗剪切强度,σn表示破裂面上的正应力,μ是摩擦系数。令θ代表破裂面法向和最大主应力轴(最小主压应力轴)p1的夹角。可以证明,当μ=0时,θ=π/4;μ=1时,θ=π/8;μ=∞时,θ=0。θ称破裂角或断层角。

图6-10 由震源机制图解推测地震断层错动类型

在真正的三轴应力(p1>p2>p3)下,实验结果表明,断层面与中等主压应力轴平行,随着μ的增大,剪切破裂面的法向趋向最大主应力轴,破裂面趋向最小主应力(最大主压应力)轴,如图6-11所示。

由破裂面的取向和断层角的大小,有可能推断破裂前一刻震源区的主应力p1,p2,p3的方向。地震时,沿断层面释放了一定的剪切应力,这相当于在与断层面成π/4和3π/4的方向上释放了一定的压应力(以P表示)和与P等值的张应力(以T表示)。P与p3成(π/4-θ)角,T也与p1成同样的角度。

图6-11 岩石破裂三轴应力实验示意图

由P波初动解容易求得P轴和T轴的取向,它们应当位于XY平面,并且分别与X轴和Y轴成π/4。P轴位于初动是膨胀的象限,T轴位于初动是压缩的象限。由岩石破裂三轴应力实验结果可知,P轴和T轴反映了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状态的变化,而不是震源区构造方向本身,它们和构造应力的最小主应力轴p3的方向以及最大主应力轴p1的方向都分别成(π/4-θ)的角度,如图6-12所示。

图6-12 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应力与震源区构造应力之间的关系

图6-13 两个同样可能的、共轭的断层面

尽管P与p3,T与p1都偏离了(π/4-θ)角,但如图6-13所示,因为有两个可能的、共轭的断层面,它们都与p3成同样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在每一个共轭面上发生破裂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如果对一个地区的P轴方向作统计平均就有可能获得该地区构造应力方向的图像。

以上分析只适用于新断层产生的情形,对于已经存在断层的情况,因为在断层附近,介质的强度可能比其他地方低,因此易于沿已有的断层发生滑动。这样,由P波初动求得的P轴和T轴就不能简单地将它们与p3和p1等同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