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美食有哪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9

第2个回答  2018-10-30

饺子

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意为“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该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财运。

饺子煮面

河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会吃饺子煮面,名为“金丝穿元宝”。除夕晚上饺子煮熟了捞着吃,称为“捞元宝”。

年糕

早期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盛行,比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应景食品,寄托了人们“年年高”的期望。

面条

福建部分地区年初一早上要吃面条(多为线面),寓意“长长久久”。

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馄饨

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剁菜馅包馄饨,从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馄饨就酒,越吃越有”,寄托了靖江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汤圆

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取其团圆、圆满、甜美之意。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有财有势。

“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香港一带过年一定要吃鸡,鸡与吉发音相似,代表生活吉祥如意。湖北人过年则是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

糍粑

湖南湘西土家族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土家族人都要打糯米糍粑,客家人过节也有吃糍粑的习惯。

粽子

广西壮族人过年有吃年粽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几天壮家人都要包粽子或买粽子,初一、初二有客人来一定要吃粽子。

生菜

广东人过年还要吃生菜,生菜与生财谐音,寓意来年兴旺发财。

荷包蛋

在春节习俗里,有些地方有吃蛋、送蛋的传统,年夜饭餐桌上也必不可少,名为“团圆蛋”。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荷包蛋,而且要先吃蛋黄,寓意新的一年日子会圆满红火。

福橘

福橘是福建的特产,部分地区过年要摆福橘、吃福橘,橘与“吉”谐音,意为“福”、“吉”,寓意吉祥如意、招福纳吉。

八宝饭

八宝饭是上海人传统年夜饭必不可少的食物,象征团团圆圆、吉祥平安。

太平燕

福州人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太平燕,也称扁肉燕。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都一定要吃太平燕,所以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说法。

隔夜饭

福建闽南地区除夕的晚上都要做一锅米饭摆在餐桌上,一直要放到正月初一,也叫“过年饭”,寓意“年年有余”。

扩展资料: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神祭祖活动演变而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在传说中,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于是便有了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春节习俗。

第3个回答  2019-02-10

年糕

春节美食。据说,年糕最早只是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用的,后来逐渐成为春节食品,其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黄米粉制成,有黄、白年糕之分。可以与菜、肉混合煮成汤,也可以与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

春卷

春卷是过年时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有迎春喜庆之吉兆。

糍粑

糍粑同样也是春节里一道可口的点心,尤其是在南方一代最为盛行,全家人高高兴兴的一起打糍粑为春节做准备,其乐融融。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饺子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有许多吉利的寓意,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表示辞旧迎新之意;此外,饺子形似中国古代用金、银铸造的“元宝”,吃饺子便有了“招财进宝”的寓意。

天津:合子

正月里的天津人爱吃合子,有时仅为吃饺子时的点缀。合子以煮食最常见,也有人爱吃烤烙的合子,俗称“干烙儿”。人们以美好的民俗心理为合子美食赋予了吉祥与意趣,期盼生活和美、四季发财,事业盛达。

南京:什锦菜

南京人过年必吃的,非什锦菜莫属了。什锦菜不仅制作方便,寓意也好,里面既有荠菜、菠菜这些绿叶菜,也有胡萝卜丝、黄豆芽、黑木耳等进行点缀,色彩缤纷,代表着人们讨个好彩头的心愿。

台州:五味粥

台州一带吃五味粥,粥里有芋艿,另外四样是白米、红枣、豆腐、豇豆。据说这种粥最早是寺院僧侣做的,祈求新年“五福”降临人间。

河南:饺子煮面河南部分地区,大年初一家家吃饺子煮面,名“金丝穿元宝”,也叫“银钱吊金龟”,盖因饺子太像元宝了,子夜时饺子煮熟了捞食,谓之“捞元宝”。

四川:樟茶鸭四川人认为,过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齐齐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鸭(樟茶鸭)、全鱼(香烤桂鱼)、全蹄膀的,体现“全”的概念;含猪耳、牛尾的菜(汤)则代表“有头有尾”。

广州:油角

在广东过年,油角少不了。离春节还有十天廿天,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了。开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宁德:糖水

在宁德,大年初一早上是吃素的。初一早上虽是吃素,但菜品很多,每道菜都有寓意。年糕、黄粿、菠菜、豆腐、长寿面、金针菇、南瓜……全家人要早起,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用红枣、花生等泡好的糖水,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陕西:黄馍馍

用黄米和软米磨的面,包上豆枣馅,甜中带酸,软而不粘,黄馍要做够一个月的量,正月里就几乎不用再做饭,热着吃就行。

台湾:长年菜

“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加 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第4个回答  2020-09-17

有时候有的东西可能在很对人眼里只是一道很简单的菜而已,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意义就大不一样,不是说它的做法有多奇特,而是从小到大每当到了那个特殊的日子,家里就会做,这就让我对他们有种类似于条件反射一般的回忆。作为一个湖南大怀化人(不要怕,现在湘西没有土匪啦,多得是好吃的哟~)霉豆腐、芷江鸭、和血肠对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食物。我相信大多数的湘西人,都对这些菜爱不释手吧~

1.霉豆腐

每年一到冬天,我亲爱的母上大人一定会买很多很多豆腐,干啥?当然是做我最爱的霉豆腐,霉豆腐在我的记忆力里,就是过年的前兆,没到临近过年我妈肯定会在菜市场买很多很多的水豆腐,然后买些稻草,开始做霉豆腐,从健康学的角度上来说,它是很不健康的,通常的做法是等到豆腐有点滑滑的感觉后再加上辣椒、油、和自己喜欢的调味料搅拌在一起,密封保存,我比较喜欢密久一点的霉豆腐,感觉味道浓郁一些,早在前几天,母上大人已经开始做第二批了,为啥是第二批?当然是第一批已经被瓜分完了啦~我带了一罐到办公室,没到一周就见底了……

2.芷江鸭

芷江鸭是我感觉是我吃过最有灵魂的鸭子,作为一个成年人,长大后我是不怎么爱吃鸡腿的,但是每次家里人抄的芷江鸭我总能把两个鸡腿都吃掉(前提是没有比我小的晚辈在哈),饭也可以吃好多,芷江鸭可以说是怀化这边过年必备的一道菜了,我们家一般是我老爸抄大菜比较好吃,但是他一般很少下厨,每次过大节的时候我和我老妈就会强烈要求他来做,一般做芷江鸭的鸭子都会专门从乡里拿乡鸭,不会在菜市场买饲料养出来的,因为乡下养出来的鸭子炒出来会很香,每次一闻到那个味道,真的是食欲大开哟~

3.血肠

我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说过血肠,血肠对于湖南湘西这边的人来说绝对不陌生,每年过年都会吃的东西,也是我最爱吃啦,小时候在外婆家过年,她知道我喜欢吃血肠,每次杀年猪的时候,都会把猪血和猪肠子留下来为我做血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见制作过程的时候,真的有点看不下去……外婆把猪肠清洗干净后,将被猪血浸泡后的糯米,用专门的工具手工灌入肠中,那个血淋淋的画面啊,但是,还是不能阻止我对它的喜爱。我最爱的血肠制作方法是和芷江鸭抄在一起,或者单独炸好后直接吃,每年过年外婆都会给我们准备血肠,好像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过年不吃血肠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每年过年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些好吃的,也是我最爱吃的,好像已经是一种习惯,一到过年就会想到这些,小时候总觉得有好吃的就很幸福,现在长大了,吃过的东西也不少,但最让我有情怀的,最喜欢的还是家人做的这些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