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如何诊断和治疗?

如题所述

1.诊断依据急性肾炎病情迁延1年以上。有转为慢性肾炎的可能;无论有或无急性肾炎病史,临床出现水肿、高血压及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尿检查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改变,若能排除全身性疾病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痛风与糖尿病等,均可诊为慢性肾炎。

2.鉴别要点

(1)慢性肾盂肾炎:大部分患者有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病史。尿沉渣检查:白细胞较多,甚至可有白细胞管型,尿蛋白较少,并且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尿细菌检查阳性;后期肾小管功能损害较肾小球功能损害严重,夜尿多,尿比重低,可有高氯性酸中毒;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B超检查:双肾呈不对称缩小,并且表面凸凹不平。

(2)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易与慢性肾炎高血压相混淆,本病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无肾炎病史,先有数年高血压,继之出现少量蛋白尿,持续性血尿较少见,较早出现肾小管功能减退,早期不出现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肾损害程度与心脑病变一致。

(3)急性肾小球肾炎:应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鉴别,急性肾炎于感染后1~3周发病,多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持续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感染后数天至1周内发病,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持续性肾功能不全,治疗后病情可改善,但难以治愈。

【治疗】治疗原则为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防治合并症。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凡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担任轻工作;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血压、尿、肾功能改变。水肿与高血压时,限制盐摄入(1~3g/d),肾功能不全者,应限制蛋白、磷的摄入量。

2.对症治疗

(1)水肿:轻度水肿患者无须治疗,经限盐和休息可消失。明显水肿者可用利尿疗法,常用氢氯噻嗪25mg,2~3/d,可合用螺内酯20mg,3/d,或氨苯蝶啶50~100mg,3/d,间断用药,血浆蛋白低者可适当补充以加强利尿效果。

(2)控制高血压:降压基础方法是休息、限制盐摄入,有水钠潴留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1

2.5~25mg,1/d;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25~50mg,2~3/d,或苯那普利5~10mg,1~2/d。也可使用β受体阻滞药,如阿替洛尔15~25mg,2/d,或美托洛尔15~25mg,2/d。还可用钙离子拮抗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1/d。

对血液有高凝状态或尿FDP增加的患者,可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如肝素、双嘧达莫(300~400mg)、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d)等。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药适用于慢性肾炎早期的某些病理类型,如轻、中度系膜增殖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或肾体积无缩小,肾功能正常,而尿蛋白较多的患者。使用无效,逐步撤除。

4.中医辨证论治参照中医“水肿”、“腰痛”进行辨证施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