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容易相处和谐呢?

如题所述



在各种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可能是最难相处的。别说好不容易结婚的老太太们聚在一起,聊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媳妇的长短。即使是那些进入婆家多年的年轻女性,一有时间聊天,也会忍不住把聚会变成声讨婆婆的会或者诉苦的会。也可想而知,处于婆媳之间的儿子和丈夫,为了维持双方的关系,吃了很多苦,丢了很多笑脸,编造了很多谎言。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容易和谐相处?按照弗洛伊德的思路,有研究者从婆婆对儿子、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和“恋母情结”等角度进行解释。当我们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会得到什么结论?

婆媳之间往往强调一方的真实感受和另一方的应有感受,导致双方的不满。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分类时,会采用一种二维标准。一个维度是两个人在关系中的身份和角色的距离,另一个维度是两个人在关系中的真情交流和义务履行的平衡。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脉相连的。在以父子轴心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中,亲子关系尤为重要。相对于夫妻、兄弟姐妹的关系,他们的重要性会弱一些。对每个人来说,这些关系都是与生俱来的,或者说是由角色认同固定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些关系的情感表达上形成了自己的差异。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之为“平等的爱”。意味着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认同的情感。这就是梁漱溟老师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和不同的情感类型。

另外,无论地位和角色如何,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流的时候,都会形成对一个人的恩恩怨怨,以及对一个人的好恶。比如我们非常敬佩父亲的时候,除了子女对父亲的尊敬,还有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评价,我们会因为他的人品而敬佩他。这就是“真爱”。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不仅血缘关系密切,而且亲密无间,朝夕相处。同时又有着最亲密的应有之情,最坦诚的真情实感。

原本没有血缘关系、“原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因为爱情进了一个家,主要是“真情”驱使。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还带来了很多家庭关系。新娘突然陷入一个关系网,需要从各方面处理。婆媳关系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至于媳妇,婚前一般和公婆接触比较少,所以对老公确实有感情,但只是对公婆和公婆的其他成员有感情。

应有的亲情只是一种按照角色划分的情感,比如传统伦理中父亲的孝顺,兄弟的朋友的兄弟的礼遇等等。因为这种义务只是义务,很容易让人不真诚或者敷衍了事。我媳妇会想,我们之间没有友谊。我不是从小被你带大的。因为婚姻,我会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我还没来得及孝敬自己的父母。我很高兴现在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婆婆会想,你们进出我家就是一家人。你应该像个媳妇!一方强调真情实感,一方强调应有的感情,双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把婆媳关系和母女关系混为一谈时,就会因为对方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而逐渐产生不满。

但是,抱怨婆婆的媳妇,或者抱怨媳妇的婆婆,往往忽略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婆好。被儿媳视为“恶婆婆”的人,对自己的女儿都是宠爱有加。在女儿眼中,“母亲”和“娘家人”是不可替代的情感港湾。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道的儿媳妇,总是对自己的母亲念念不忘,呵护备至。

婆婆嫁给儿子,走进自己的家,本能地形成一种期望,媳妇要像对待女儿儿子一样对待自己。但往往媳妇就是因为缺乏“真情实感”而做不到这一点。当媳妇婚后改姓“妈”时,会本能地将母亲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的期待。当双方混淆婆媳关系时,往往会因为对方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产生不满。

不满意之后,婆媳双方都会有一个归因错误,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成不了母女关系。有婆婆说:“你对她再好,她也不会成为你的女儿。”媳妇更容易说“哪个媳妇是婆婆养的?她怎么能对我像对她女儿一样好!”他们不知道如何透过母女关系看到对方的情绪和性格,从而体会到对方的真实感受。如果用真情换来真情,婆媳关系一定会像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新的情感支柱。

“分居”越来越普遍,夫妻轴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在上升,但父子轴心仍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社会,女人嫁到婆家后,对她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改了名字,或者只保留娘家姓,变成了“王立世”或者“张六世”,或者名字前面加了夫姓,成了婆家父子轴上的配角。新娘家不再是自己的家,对父母退休的真情表达受到限制,而婆家也不是自己的家。对陌生人表现出真实的感情是不容易的。所以媳妇地位卑微,要忍几十年。直到她成为婆婆,婆家才最终成为自己的家庭。

现代城市青年婚后普遍不和父母同住,农村青年婚后“独居”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样一来,嫁出去的媳妇就有了三个不同的家庭——娘家、婆家、娘家。我家是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关系的是真情,而不是血缘。婆家是老公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娘家。有些已婚妇女总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家庭第二位,丈夫的家庭第三位。一些已婚男人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他们的处女第二位,他们妻子的处女第三位。这是一些婚姻矛盾的根源。很多情侣吵架的原因往往是“你妈是妈,我妈不是妈?”要求对方按照和自己一样的顺序下单。这反映出在当今变化的社会中,虽然夫妻轴心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了,但父子轴心在我们身上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地位。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方式。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如此,把公婆当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娘家。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尊重对方对家庭价值的认可,体会对方的父子亲情或母子亲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虽然这两个id

中国社会传统的“父系”制度强化了生男孩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媳妇来说,要巩固自己在婆家的地位,就得给婆家生孩子。只有这样,她才能延续家族的香火,提供祖先的主要崇拜者。但如果不能生育,又害怕与妻子离婚或纳妾的命运。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在从年轻媳妇到婆婆的路上,儿子成为她最真实的情感寄托和最重要的人生支撑。而这种被文化结构强化的母子联结,不仅造成了婆媳对儿子的绝对偏袒,也成为婆媳关系的致命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3
目前没见到过全面和谐的,有的是媳妇钱没给到位,婆婆嫌弃钱少,生没生儿子,有的是钱到位了却要求其他的,她儿子没学历要求媳妇大学毕业最好博士,高级公务员,有财产,有资源,下班要求做家务五星级酒店的要求,反正是很高,做菜要专业学过有厨师证大厨级别才行,还要有才艺过节能给家人解闷增添气氛,能让儿子领出去有面子,等等,永远都不会满足的。还有嫉妒,儿子只能听婆婆的,只能跟她关系好,这是无解的问题,有的婆婆觉得自己把儿子从小养到到大很不容易付出很多不容许别人分走儿子的爱和喜欢,这样她会觉得自己亏了,别人占便宜了,儿子结婚时间会分配到自己的家庭里,婆婆会觉得委屈失落亏的慌。无解的问题
不满足没底线永远都不会和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