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创设区角环境?

如题所述

区角活动既不是休闲式娱乐,也不是功课式学习,它是幼儿自主性的作业活动、探索活动或游戏活动。因此,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发生着一些变化,从教育活动的指挥者、调控者变成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一)教师是区角环境的创设者和活动材料的提供者

让环境和材料说话是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区角活动中幼儿对活动材料的选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这反映了区角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活动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增减区角里的材料,让幼儿保持着区角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持续地推动幼儿的区角活动的深入发展。

首先,教师是区角环境的创设者。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区角,教师规划区角,选备材料,装饰区角,和幼儿一起布置区角。幼儿和教师一起布置,可以让其对区角环境有所熟悉,能够激发其区角活动兴趣。

其次,教师是区角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教师要密切关注区角中材料的使用,了解区角材料哪些常用,哪些用得较少,哪些不常用。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增减材料,用新材料增加区角活动的吸引力,保持区角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化性,不断促进幼儿的区角活动深入发展,增强幼儿区角活动的创造性。尤其需要避免的是,教师将区角布置好,一成不变,甚至一学期都保持一个样子。这样的区角很难激发幼儿的区角活动的自主性。

(二)教师是幼儿区角活动的合作者

在幼儿园区角创设活动中,教师应该和幼儿一起来创设和布置区角,合作完成区角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摆放,这也有利于幼儿养成收拾整理玩具材料的好习惯。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对投放的每一件材料都要亲自去玩,去摆弄,这样才能体验材料的玩法和难易程度。同时,在幼儿开展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常常与幼儿一起活动,引导幼儿的活动开展和发展,与幼儿交流活动的感受与心得,鼓励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当幼儿活动中的问题一时无法自行解决时,教师则可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活动,与幼儿共同探讨,通过研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成长。

教师与幼儿合作活动,应更多地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共同活动,但要以一个“未知者”的身份参与,要和幼儿一起思考,可以作恰当的提醒,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主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探索活动,妨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也会养成幼儿不爱思考、依赖别人的惰性和习惯。

当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兴趣减弱或转移时,教师可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了解清楚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教师是幼儿区角活动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幼儿的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时,要对其进行观察指导。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验证自己对幼儿的解读,分析幼儿的活动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关注所有幼儿的区角活动,同时对幼儿的活动行为作适当的记录。记录是一种良好的过程手段,是教师分析幼儿行为、反思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是记录保存幼儿学习状态的主要材料,还是评价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因此,区角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手段,来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成果,记录同时也是分享幼儿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观察,有全面观察,也有重点观察;有旁观式观察,也有参与式观察。教师的观察不在于全面系统,而在于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活动兴趣、认知水平、个性表现和他们的规则意识如何。例如,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幼儿的活动时,既可以当听众,倾听幼儿之间的交流、感受;也可以当观众,察看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倾听与察看中,阅读幼儿,分析幼儿行为,锻炼教育直觉,反思教育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