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西方语言中“叔叔”一词的含义不同呢?

如题所述

词义的民族性如下:

1、词语空缺

有些概念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中不存在,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汇。主要有三种,一是宗教信仰导致的词语空缺,如汉语的“孝”“麒麟”“天罡地煞”,无法在英语里找到对等的词汇;二是民俗风化导致的词语空缺,如汉语的“古琴”“三弦”“上山下乡”“赤脚医生”;三是地理环境导致的词语空缺。

2、范围不同

民俗风化会造成词义范围不同。汉语里,“叔叔”指的是父亲的弟弟,或晚辈对男性年长者的一种尊称,不含“伯伯”“舅舅”“表舅”“舅表舅父、姑表舅父”(“姑”是爸那边的,“舅”是妈那边的)的意思,但在英语里,uncle一个词就包含了这些意思。地理环境也会造成词义范围不同。

3、词义有别

两种语言中相对应的两个词,也许本义相同,但引申义或联想意义未必相同。如“狗”“犬”在汉语中往往是用作贬义词,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画虎不成反类犬”等;在英语中,dog却多用于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

语言无优劣,一个民族在某些方面词义丰富,只能表示该民族具有某些特色的文化或事物,并不能代表民族先进与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