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分为几级?

如题所述

我国通常建筑抗震等级约为6至7级,若是砖混结构,为7级。若高端社区或是高层建筑为8级。

抗震等级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抗震等级一般分为一级至四级,分别是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

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以及承重结构的连接形式、施工质量和地基的状态。砖的抗压性强,但韧性差,一遇到6—7度地震就会局部开裂和散落,8度时裂缝会更大,稳定性差的会倒塌。但如果施工质量确实好,这类房屋只有在10度时才会被严重破坏或倒塌。

木结构住宅一般由木骨架承重,砖、石、泥坯、墙体只能起围护作用,稳定性较差,6-7度即易倒塌,所以这类房屋的住户在地震时特别要注意墙倒砸人。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是以柱、墙、盖为骨架的住宅,在9度以下地震时,其抗震性能较良好,但里面的隔断和围墙若用砖砌成,在7-8度地震时即可能出现裂缝,对人和室内设备造成毁坏。

建筑抗震等级

1、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3、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4、丁类建筑,它的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5、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比如住宅、宿舍和公寓。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