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的国号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显然,明朝的国号不是“明”;清朝的国号也不是“清”,如果真这么简单,这个问题倒不值得一问了。
事实上,
明朝的国号是“大明”,清朝的国号是“大清”!
注意,“大明”并非“明”前加“大”,“大清”也并非“清”前加“大”;“大明”“大清”都是一个完整的名词,是这个国家的国名。就类似于我们新中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故宫博物院乾清宫
那有的朋友就会以此类推,唐朝就是“大唐”、宋朝就是“大宋”?
又错了!
唐朝的国号是“唐”,前面没有大,就是“唐”;宋朝的国号就是“宋”。
问题是,我们在有些影视、书籍中看到分明有“大唐”、“大宋”的叫法,甚至有“大汉”王朝。
没错,但这个性质和“大明”“大清”不一样,称唐朝为“大唐”,宋朝为“大宋”,这仅仅是一种尊称,是本朝人对本朝,或是周边的藩属小国对中原王朝的尊称,但国号本身是单字的,是“唐”、“宋”。
但是,明朝和清朝不一样,他们正式的国号就是“大明”和“大清”,它们的国号本来就是双字国号,加“大”不是出去尊称,就是全称。
明神宗 朱翊钧
是不是大跌眼镜?不是历史系的学生都很难知道。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大”用于国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来说,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号大部分来自于创建者原有的封号、爵位,或者创建者原始所有或政权统治区域、地名。
例如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承袭其父杨忠“随国公”的爵位,杨坚篡夺北周政权以后便想改国号为随,但由于随字义不佳,有跟随或随便的意思,便以隋待之,国号隋。
唐代疆域图
太原李氏先祖李虎曾立不世之功,被授予唐国公的爵位,李渊承袭爵位后镇守太原,隋末举兵后便称唐王,统一天下,定国号为“唐”。
接下来的宋朝赵匡胤就尴尬了,他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欺负孤儿寡母得的天下,以前也没有个正式的封号。想来想去,兼任过宋州节度使,驻军宋州,便改国号为“宋”。
所以宋代之前,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号都是单字的。
宋太祖坐像
经历了宋辽金夏混战的时期,各个国家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都在国号前加个“大”字,这是标榜王朝正统性的一种方式,甚至关系国体国本。
《宋史》提到过一件事:金朝要求宋朝在国书上仅以“宋”自称,被宋的使臣严辞拒绝了,非写“大宋”,宋朝皇帝对此非常赞许,认为其维护了国体。
后来元朝一统中原,把什么金朝,宋朝,西夏都一锅端了,但是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同样没有封号。
宋太祖坐像
因为按照规矩,中华王朝的国号是要从政权发源地取的,但元朝是异族入主中原,实在无法在中原找到发源地。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元朝开国君主,元世祖忽必烈便从《易经》中取了“大哉乾元”一句话,取“大元”两个字定为国号,“大”字开始成为了正式国号的一部分。
元世祖忽必烈
而元朝之后,后继的明朝和清朝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国号前加大字。
明朝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说:“国号上加大字,始于大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国尊称之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