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匠的地位如何?

如题所述

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

当年这句烂大街的话,绝对不是一个玩笑。早在乾隆中期,一个造办处的外调木匠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当时的七品县官。乾隆年间,宫中的木匠月银分三等,分别为六两、八两、十两。如果活计完成得好,还可获得赏银或者赏物,这已经是惯例。

赐赏的程序是先由造办处主管拟赏,根据完成活计的数量与质量好坏,初步拟定赏物或者赏银的多少,然后再让皇上去审批。而皇上给的赏赐大多都高于主管的拟赏,以示皇恩。如按同期官府部俸禄标准,一个普通木匠的赏银已高于一个知县的俸饷,可见皇宫木匠待遇之高。

要知道,当时大名鼎鼎的纪晓岚,年俸不过180两白银。如果我们按照中等计算,一个木匠月银8两,一年便是96两,加上两边安置费,保守估计都在214两,奖金不计算在内。

工匠在紫禁城内做工,福利待遇也可以说是非常丰厚,每日有午饭一份,若去圆明园做工,则管午、晚两顿饭。此外工匠每年还可以有回乡扫墓假,工钱照发,还开销路费盘缠。如此待遇,在封建社会的各行业中是少见的。

工匠

但在皇宫内做活计必须得符合清代宫廷的风格,如果不符合或者误解了旨意,那将会受到责备,甚至不开工钱。严重者还有革退的,就是永不录用。如果某工匠被革职,那将会连累官方的管理人员一起受罚。

在皇宫里面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其中就有广作工匠和苏作工匠。这两派是两种近乎对立的理念,苏州工匠惜料如金,而广作工匠却推崇用料唯精,一木连作。

他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再加上两地人口音不同,难于交流,所以只能分开做,各做各的,暗中又争先,使得家具制作的水平达到了中国传统家具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