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靠日本在满洲留下的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吗

如题所述

不是,但是很多日本企业是因为东北张作霖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4
不是。苏军撤退时,把能拆毁的工业设备全部拆掉带走。
第2个回答  2017-09-14
当年的东北确实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
1、“东北作为中国当时唯一具有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大工业地区”,只是和更为贫穷的内地相比较而言;若在国际上比较,中国各种工业品和工业原料即使以1943年全国包括日占东北的名义上的历史最高年产量计算,也比不过印度、南非、土耳其等国,只能和阿尔及利亚、扎伊尔、摩洛哥、埃及等国为伍;连“名义上”的工业总规模在非洲也排不进前列,如果以5.4亿人为分母人均之后就更不用比了。
2、另一方面,二战期间,英美也曾在中东大搞建设,建了无数油田、公路、海港、输油管、炼油厂,但是,这些建设和养骆驼的阿拉伯人有关系?是否英特尔公司在刚果建了个芯片封装工厂就意味着黑非洲有了CPU生产能力?
同理,日本人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为了掠夺,其统治有两个特点,一是殖民统治,二是时间太短。这造成后果有:
其一,在日本推行的“日满一体”的政策下,满洲的工业生产完全从属于日本工业,所谓“满蒙生命线”就是全力抽取东北的资源、粮食、无偿苦力供养“帝国”扩张壮大。在殖民统治下,东北大量的煤炭、木材等工业原料原被输送到日本。大部分生铁则被运往日本炼钢,在东北炼制的钢材除了少量在本地使用,其他都以钢坯的形式运往日本轧制。由满铁完全控股的昭和制钢所理事长小日山直登明白无误的指出了“日满一体”政策下满洲钢铁生产的殖民地属性:如从国家(日本)政策角度考察满洲炼铁事业的特点,则在以开发满洲钢铁资源为重点,将其生产的生铁和钢,尽可能多地输往日本,以加强和扶植日本产业。…… 满洲……从通常的炼铁技术和炼铁企业的经营上来看是一项不合理的规划,也是一种畸形的炼铁方式。……这也是满洲为了日本所不得不忍受的畸形经营方式。(昭和制钢所理事长小日山直登《从钢铁国策方面来看的满洲与日本》昭和14年,第7-17页) 。只有在战争末期日本本土因轰炸无法维持生产,1942年以后才开始试图在东北建设真正的工业体系,但已经迟了。
所以,日占东北的工业是不完整和畸形的,是为日本人的掠夺服务的。
其二,沦为殖民地的东北的工业完全由日本财阀所垄断,而在这些如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等垄断会社中,理所当然高级和部分中级管理、技术人员肯定是日本人。那么还有部分中下级的管理,技术人员呢?东北不同于台湾之处是,虽然日据台湾教育远不如日本本土,但经日据50年后40年代初小学入学率也已高达73%(相当于日本1900年和大陆60年代的水平),45年光复前台湾社会已有足够的本地人担任中下级的管理、技术人员。而当年东北主要是移民垦荒的农民,文盲率极高;满洲国从33年到45年只有十二年,即使一开始就普及初等教育也满足不了要求,更何况伪满“建国”4年后的1936年东北小学就学率仍仅有23%并不高于内地(见《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奴化教育及其危害》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奴化教育及其危害 Japanese Enslavement Education and Its Harmfulness during Our Northeast Occupied Period)。从内地招聘高素质的劳动力也不现实,九一八之后,连东北本地学生都流亡了。结果就是中下级管理人员、中低级技术工人除日本人外,大部分是朝鲜人,一是文化程度高一些,二是会日语,与高层管理人员沟通方便。这也就是“二鬼子”和“棒子”的来源,这也就是东北在50年代需要全国支援技术管理人员的原因(见《从全国支援到支援全国—20世纪50年代东北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从全国支援到支援全国——20世纪50年代东北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所以,到1949年,东北所谓的“门类齐全的重工业”在经苏联洗劫和日韩技术人员归国后已经完全荡然无存了,尤其是那些“飞机,舰艇,战车”工厂根本就没有合格的中国管理、技术人员,只有一片废墟。
当然,在中国的工业奠基中,东北及东北人的确功不可没,东北的工业规模和更为贫穷的农业内地相比,还算“在叫花儿中叫得响的”,至少铁路、公路修修补补还能用,还有一群爬过黑煤窑、吃过高炉灰、扛过铁道轨的苦力……但深究本质,东北的工业基础实际却是连黑非洲也比不了,更谈不上什么“当时唯一具有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大工业地区”。东北对关内的支援实质上是仅有两条裤子的贫困户均了一条给光腚的赤贫户而已。其“现代化大工业地区”称号可能送给黑非洲的津巴布韦等国更合适,至少他们1949年以前小学入学率就已在70%以上,而中国把祠堂、庙宇全改成学校后1952年包括“初小”识字班在内的小学入学率也仅有49.2%。
所以,“1945年的中国因为收回东北而拥有了制造飞机,舰艇,战车的能力,拥有门类齐全的重工业体系”完全是痴人梦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