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树寻主要内容

燕山树寻主要内容

是宗璞作品,收录在《宗璞文集》。

《燕园树寻》主要内容:把人与树木相比,从树木的命运想到人生的短暂、人生的意义。

原文:

燕园的树何必寻?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这当然是春夏的时候。到得冬天,松柏之属,仍然绿着,虽不鲜亮,却很沉着。落叶树木剩了槎桠枝条,各种姿态,也是看不尽的。

先从自家院里说起。院中的三棵古松,是"三松堂"命名的由来,也因"三松堂"而为人所知了。世界各地来的学者常爱观赏一番,然后在树下留影。三松中的两株十分高大,超过屋顶;一株是挺直的;

一株在高处折弯,作九十度角,像个很大的伞柄。撒开来的松枝如同两把别致的大伞,遮住了四分之一的院子。第三株大概种类不同,长不高,在花墙边斜斜地伸出枝干,很像黄山的迎客松。地锦的条蔓从花墙上爬过来,挂在它身上。

秋来时,好象挂着几条红缎带,两只白猫喜欢抓弄摇曳的叶子,在松树周围跑来跑去,有时一下子窜上树顶,坐定了,低头认真地观察世界。

若从下面抬头看,天空是一块图案,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美丽的图案。由于松的接引,好象离地近多了。常有人说,在这里做气功最好了,可以和松树换气,义寿延年。我相信这话,可总未开始。

后园有一株老槐树,比松树还要高大,"文革"中成为尺蠖居之所。它们结成很大的网,拦住人们去路,勉强走过,便赢得十几条绿莹莹的小生物在鬓发间,衣领里。最可恶的是它们侵略成性,从窗隙爬进屋里,不时吓人一跳。我们求药无门,乃从根本着手,多次申请除去这树,未获批准。

后来忍无可忍,密谋要向它下毒手了,幸亏人们忽然从"阶级斗争"的恶梦中醒来,开始注意一点改善自身的环境,才使密谋不必付诸实现。打过几次药后,那绿虫便绝迹。我们真有点"解放"的感觉。

老槐树下,如今是一畦月季,还有一圆形木架,爬满了金银花。老槐树让阳光从枝叶间漏下,形成"花荫凉",保护它的小邻居,因为尺蠖的关系,我对"窝生"心怀不满,不大想它的功绩,甚至不大想它其实也是被侵略和被损害的。

不过不管我怎样想,现在一块写明"古树"的小牌钉在树身,更是动不得了。

院中还有一棵大栾树,枝繁叶茂,恰在我窗前。从窗中望不到树顶。每有大风,树枝晃动起来,真觉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有点像坐在船上。这树开小黄花,春夏之交,有一个大大的黄色的头顶,吸引了不少野蜂。以前还有不少野蜂在树旁筑窝。

后来都知趣地避开了。夏天的树,挂满浅绿色的小灯笼,是花变的。以后就变黄了,坠落了。满院子除了落叶还有小灯笼,扫不胜扫。专司打扫院子的老头曾形容说,这树真霸道。后来他下世了,几个接班人也跟着去了,后继无人,只好由它霸道去。看来人是熬不过树的。

扩展资料:

《宗璞文集》,全套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收宗璞散文九十六篇;第二卷收宗璞短篇小说二十五篇,中篇小说一篇;第三卷收宗璞长篇小说《南渡记》;第四卷收宗璞中、短篇童话二十篇;新诗三十六首,旧诗十六首;评论十六篇,创作谈十二篇。

另有译作十一篇。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她的作品细腻。抒情,具有魅力,耐人寻味。宗璞从事外语工作多年,阅读外国作品很多,她吸收了外国语言一些长处,家学又有渊源,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也很好。宗璞的语言,出自作品的内容,出自生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宗璞文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4
做人做事都要有诚心。魏万千里寻师,最终以自己的诚心和礼貌的行为打动了诗仙李白,李白将其收为徒弟,并悉心传教。假如,没有这份诚心和礼节,拜师学艺自然会成为一场泡影。魏万千里寻师名言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故事盛唐时期,河南有个名叫魏万的青年,很喜欢诗歌。有一次,他在朋友家里看到了大诗人李白的几首诗,如获至宝,马上兴高采烈地朗读起来。他越读越爱,完全沉浸在诗的优美意境之中。读完后,魏万激动地对朋友说:“人们都称李白是‘诗仙’,真是一点不过分啊!我一定要见见他,请求他的指教。”朋友笑着回答说:“你这种好学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可是,我听说李白经常到处游历,恐怕不容易见到啊!”魏万充满信心地说:“我就是找到天涯海角,也要见他一面。”第二天,雄鸡刚刚破晓,魏万就驾着一辆马车出发了。他听说李白目前正住在山东沙丘就先到了那里。可是,李白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到河南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去了。魏万只好调转马头,又往梁园方向奔去。一路上,他心急如火,扬鞭催马。马蹄声急促地响着,车后卷起阵阵尘土。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颠簸,魏万来到了梁园。他按着打听到的地址,走进了一处古老的宅院,只见一位老人正坐在一条石凳上,一面饮酒,一面看书。魏万心想,这位老人看来就是李白啦!他整了整衣帽,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说道:“翰林大人在上,后生魏万请求指教。”老人一听,连忙站起身来说:“你认错了,我不是李翰林。李翰林昨天刚刚离开这里,到吴越(今浙江、江苏两省)一带去了。”“啊?……”魏万感到很失望,好一阵子说不出话来。老人看出了魏万的来意,摇了摇头说:“李翰林到处游历,来去无踪,吴越地方又那么大,你往哪儿找啊?我看,你还是回去吧。”“不!”魏万的口气十分坚决,“我如果见不着他,就永世不再回家。”老人被魏万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沉思了一会儿,又说道:“李翰林临走的时候,说他打算先游吴,后游越,最后落脚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你照此寻找,也许会有碰上的希望。”魏万经老人这一指点,信心更足了。他谢了老人家,立刻又催马向南而去。从梁园到吴越,千里迢迢,行程艰难,但魏万一路上到处打听李白的游踪,把吴越一带几乎全走遍了,最后,终于在广陵见到了李白。当李白知道魏万因为拜师求教,先后走了五六千里路程,不由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小青年的求学精神。于是,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写诗的经验告诉了魏万。两人朝夕相处,同游览,同赋诗,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在李白的帮助下,魏万进步很快。他写的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一诗,受到许多名家的赞扬。后来,李白还把自己的全部诗稿交与魏万,让他去编成诗集。解读魏万千里寻师,最终以自己的诚心和礼貌的行为打动了诗仙李白,李白将其收为徒弟,并悉心传教。假如,没有这份诚心和礼节,拜师学艺自然会成为一场泡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