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中“急”的意思是什么?

A着急 B紧迫 C紧急严重的事 (有根据,能保证正确的进来)

急:这里是“关键;重要;迫切”。

形容词,迫切;紧急。《战国策·燕策》:“时恐急。”《史记·项羽本纪》:“甚急。”《资治通鉴》:“事急而不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江都围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事急矣。”活用为名词,紧急的事;急迫的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国家之急。”《史记·项羽本纪》:“今事有急。”《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有急。”汉·贾谊《论积贮疏》:“边境有急。”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最关键、最重要、最迫切。

附录:

读书要三到

【原文】

【南宋】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因为很多人读书用眼了,用口了,心却没用。 所以只有心到才是真的读书。作者才说心到最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6
三到:口到,手到,心到 心到最重要 所以应该选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