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中寻找平静心的名人有哪些(事例也简要概括下)

如题所述

陶渊明 有其诗为证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故事:
彭泽是个在藉人口只有2万多人的小县, 这里水网稠密,沼泽湖泊星罗棋布,气温冷热适中 ,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物产丰富,各种资源繁多,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安 定。陶渊明来到彭泽任职,开始心里是很满意的,因为这里离家不远,只要从彭泽乘船,仅 二天时间就可抵达上京里附近的内河渡口;按照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令可以拥有 三百亩公田收支的支配权,收入也归县令所有,足以维持家里生活。同时,凭他的才能,治 理一个小小彭泽县,他也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他憧憬自己到了彭泽县,一定要体恤民 情,爱护人民,尽自己的所能,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当时彭泽县,自从孝武帝太元年间起,由于实行了每个成年男丁收租米五石的口税制以后, 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一般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农民们不愿意更多的拥有土地。一些荒芜 的山林沼泽地也无人愿意开垦,甚至有的农户还将一些贫瘠的土地丢弃,抛荒不种。二是隐 匿人口情况严重,出现了在藉人口远远少于实际人口的怪现象,导致了政府税收减少,官府 负担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面临这种情况,陶渊明上任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 。

清查户口在彭泽县已有十几年没有开展过了,原因是前几任的地方官员,有的不深入民间探 访民情,对其中内情不甚了解,故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也抓了,但 由于种种干扰而中途夭折。其主要干扰者有两种人,一是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因为有钱,就 用钱贿赂清查的衙役,帮他们隐瞒人口;二是当地的土豪劣绅,或与执法人员胡搅蛮缠,使 其无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洲衙做官,以势压人,使清查人员不敢进行正常工作,只 是象征性的登记完事。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奴仆有几百人。因为何泰 的弟弟何隆长期担任寻阳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职,所以历任县令都对何家格外优待,只登 记在藉男丁20名,与实际数字悬殊很大。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 途而废。而陶渊明在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却是“擒贼先擒王”,敢啃硬骨头,第一下子就 从何家开刀,他通过突然拜会何泰,带领衙役进何府,当场责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册,逐一 核对,共查出何泰家隐瞒成年男丁200余名,一举震动了全县,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清查出被 财主豪绅隐瞒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之后,他又布告周知各地,宣布从次年开始, 每个成年男丁所缴纳的税米由原来的五石减少为三石,县民齐声欢呼,纷纷赞扬新县令的英 明和爱民如子的美德。

而陶渊明就因为这次清查户口,得罪了寻阳郡丞何隆。何隆为出胸中一口恶气,便设计利用 督邮刘云的手去惩戒一下陶渊明,督邮是郡中的属官,负责具体监察和考核郡中所属各县官 员的政绩,对各县官员的升降任免有着直接的影响。寻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 近,每年冬夏二季,他都要巡视各县,称作行部,而每次行部,都是满载而归。刘云受何隆 之命,依计来到彭泽,他事先没有行文通知,而是突然闯进县衙,以便给陶渊明一个措手不 及。恰在这时,陶渊明正和几个幕僚喝酒闲聊,听说何云驾到,立即撤席出迎,不料刘云却 怒气冲冲,不仅不还礼,还喝斥道:“本官行部来到贵县,你等衣冠不整,形态懒散,是何 道理?目前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你等不思国恩,励精图治,为民造福,反而白日聚众豪饮, 不理政事,朝庭要你等滥官污吏何用?”说罢扬长而去,给了陶渊明一个下马威。刘云走后 ,渊明问众“督邮今日发怒,不知究竟为了何事?”一幕僚答:“督邮一向贪婪,照卑职看 来,他不过是借题发挥,索要贿赂罢了”。渊明听后愤然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里小人!索要贿赂,他是找错人了”。

恰在这天的晚上,武昌来人报丧。陶渊明的妹妹不幸突发疾病去世,渊明心中顿时升起了一 种莫名的悲哀。他回想白天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现状,又进而联想多年 以来自己所追求的归隐田园的愿望始终未能真正实现,不由得使他最终下定了退出官场、归 隐田园的决心,遂即吩咐陶兴到城外找来船只,自己收拾了一下行李,又独自一人踏进了县 衙大门,望着“明镜高悬”的金匾,冷笑了几声,接着将大印放在案桌上,大步走出了县衙 ,向着江边码头走去,乘着溶溶月色,与陶兴乘船回到了上京里。

池洲地处长江南岸,自古是“千载诗人地,莲花佛国乡”。陶渊明曾两次驻足这里,留下了 钱溪赋诗和东流艺菊的千古佳话。
钱溪,即今池洲市贵池区的梅梗,古时又称梅根冶,是长江南岸的一个著名港口,南来北往 的各种物资都通过这里向各处转运,长江中航运的船只,夜间也大多在这里的港湾停泊。陶 渊明在担任刘敬宣的建威参军时,受刘敬宣派遣,于晋安帝义熙元年三月,送表进京庆贺晋 安帝复位时,曾停船钱溪,在江边港口宿了一夜。二十多年前,陶渊明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 广陵的途中,也曾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次船停钱溪时,太阳才刚刚落山,四周 是雾蒙蒙的一片,岸边树木葱葱,合抱的江枫翠柳,笔直地向远方伸展而去。渊明信步走上 江岸,只见梅梗集上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出现了点点灯光,田野路上牧童们的悠扬歌声也逐 渐稀疏下来,到处是一片和谐静谧的气氛。这情这景,撩拨起了陶渊明对自由宁静的田园生 活的怀念,对勾心斗角、充满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勤劳质朴的上京里的乡邻们的 深情记忆,对温柔敦厚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无限眷恋。

回到船舱之后,外面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雨打船蓬,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似催眠曲一样 ,使渊明很快进入了梦乡。当他一觉醒来,整个江面又沐浴在初升旭日的金色光辉之中,经 过夜雨浸润洗涤的江岸上的芳草、野花和高大挺拨的江枫翠柳,越发显得鲜嫩娇艳,东南几 十里处的九子山(即九华山)的群峰一片烟雾缭绕,在熹微的晨光中隐隐约约地显露出神奇色 彩,不远处的山道上,出现了倒骑牛背横吹笛的牧童,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激荡着渊明的心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了《乙己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娇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谆哉宜霜柏。

诗中描述他在久违的钱溪所见到的熟悉的优美景物和敦厚淳朴的乡风,以及他长期以来所度 过的田园生活的美好,而自己现在的形体虽然受到了制约,不能自由,但是归隐园田的本心 却难以改变,不会长久逗留官场,最终有一天会回到家乡的园田,这个决心就如同经霜不凋 的松柏一样的坚定,不可改易。
诗中描述他在久违的钱溪所见到的熟悉的优美景物和敦厚淳朴的乡风,以及他长期以来所度 过的田园生活的美好,而自己现在的形体虽然受到了制约,不能自由,但是归隐园田的本心 却难以改变,不会长久逗留官场,最终有一天会回到家乡的园田,这个决心就如同经霜不凋 的松柏一样的坚定,不可改易。
陶渊明回到上京里之后,首先将这一次辞官回归的感觉,痛快淋漓地用文字表述出来,写下 了“归去来兮辞(并序)”,在文中他表明了功名富贵非他追求,神仙世界又虚无缥渺,来日 已经不多,惟有遂顺自己的心愿任意而行。这时候的渊明,断绝了与上流社会的一切来往, 过了一段极其宁静悠闲的田居生活。这在他所写的《归园田居五首》组诗中,就集中体现了 出来。其中第三首诗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时光流逝,转眼又过去了2年。正当渊明在上京里农闲时读书赋诗,饮酒聊天,农忙时勤力 耕作,自由自在生活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向他悄悄地逼近,事情还是在彭泽任上得 罪何隆时引起的。当年渊明彭泽挂印,后被新任江洲刺史何无忌知道,大为恼火,立即派人 把寻阳太守传去,命令他罢免了刘云督邮的职务,第二年春天,又派人到上京里,希望渊明 继续担任彭泽县令,或是由他自己在江洲境内另外选择一个新的县赴任。但都被渊明婉言谢 绝了。然而,何隆、刘云这帮小人,却贼心不死,伺机报复,义熙四年(公元408年) 六月中 旬,他们雇请帮凶,潜入上京里,一把火烧毁了陶氏旧宅,逼得渊明将家迁往西庐,以避开 何隆和刘云的纠缠,也避开了随之而来的一场残酷的战争,直到战争过后,他又在南里建了 十几间房子,重新定居下来。
义熙九年(公元413年) ,刘裕在平定叛乱,统掌朝政之后,派遣专使来到寻阳,以东晋政府 名义,征命陶渊明等庐山三隐士入京,担任著作郎之职,陶渊明以身体不适为由,婉言谢绝了 。义熙11年(公元415年),刘裕又派渊明好友庞遵回乡说服渊明出仕,又一次被渊明谢绝。 接着江洲刺史王弘又传出请其出山和有意结识的信息,而渊明却利用遍游庐山的时间差,躲 开了王弘的造访。在刘裕篡权称帝时,陶渊明终于发出了冲天之怒,他的曾祖父为之付出毕 生精力,自己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为之竭力的晋王朝从此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它的灭亡, 带走了渊明的最后一点梦想和希望,他想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却欲哭无泪,他想对着苍天大 喊,却无法喊出声音,他紧闭双目,静静地坐着,像是一个痴呆者。第二天一早,就向家人 和村人宣布,从今开始,改名陶潜,拒绝任何官方来往。
陶渊明的诗歌中一大部分是所谓“田园诗”, 它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农村生活,反映了作者讨厌官场宁愿归隐的思想感情,有美好的农村 风光,有诗人鲜明的个性。这种描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对后世作家有广泛的影响,如唐代大诗 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显然与陶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有联系;白居易、苏轼等在政 治斗争受到挫折时,也都用陶诗来安慰自己。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的田园诗,扩大了 诗歌题材的范围,为后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所推崇。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 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 惯了。文章便是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 蓠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除了论客所佩服的‘悠然 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 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 他伟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7
喧嚣中寻找平静心的名人有哪些(事例也简要概括下)?陶渊明 有其诗为证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故事:
彭泽是个在藉人口只有2万多人的小县, 这里水网稠密,沼泽湖泊星罗棋布,气温冷热适中 ,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物产丰富,各种资源繁多,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安 定。陶渊明来到彭泽任职,开始心里是很满意的,因为这里离家不远,只要从彭泽乘船,仅 二天时间就可抵达上京里附近的内河渡口;按照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令可以拥有 三百亩公田收支的支配权,收入也归县令所有,足以维持家里生活。同时,凭他的才能,治 理一个小小彭泽县,他也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他憧憬自己到了彭泽县,一定要体恤民 情,爱护人民,尽自己的所能,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