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太监有退休制度吗

如题所述

  有退休制度。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各朝大致规定文官七十、武官六十退休。但自明朝起,破除了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了十年以上。
  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弘治四年(1491年),明孝宗朱佑樘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
  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六十岁退休,遂相沿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8
有退休制度。
根据明清规定,太监因年老体残或患病不能当差时,经总管太监奏明属实,可以退役出宫为民。也有一些太监,在年龄比较大之后,就被送到王府之类的宫外府邸去,干些闲差安度晚年。
第2个回答  2016-01-28
清代太监不属於职官,所以跟品官的休致制度不同。太监在一些仪制上视为个别有官品的差役,其本身是家政类差役的身份。由於不是品官的身份,所以太监的休致等并没有严格的文字规定,至少我没记忆,如果有,肯定在《内务府则例》或者《国朝宫史》里有,不过我没印象了,并且,就算有这个规定,也不一定严格执行。如宫女的出宫制度,虽然在清代规定了年纪,但是或早或晚,有很多特例。
然後说事实上太监的晚年待遇。
太监大致有三种结局,派至王府、归还自家、寺庙养身。
1.派至王府算是比较体面的方式,一般是对年老有功或者年老不堪用的太监的,将他们派到某王府或者某公府去当差,实际上相当於养老。这些老太监一般在王府或公府里当一些散差,最後老死在府内。另外,也有中年就从宫中被派到王府或公府的情况。
2.归还自家,主要说的是个别的太监。个别太监有权有势,积累下了大量的资材,以至於可以在地面上购买房产,出宫後便可以回到自己的房产去颐养天年。如晚清的个别比较强的太监,都是数处房产+数个老婆(这个别惊讶……)+一两位养子。不过这种太监终究是少数,或者说是极少数。还有极个别的,能够回到自己老家去。不过老家一般很难容他们,根据晚清的人记录,【(他们)受社会和家人的歧视,认为家中出了“老公”是个家丑,死後不许入祖坟。社会上也认为他们不男不女,是下贱人。】所以偶尔有个别回老家的,也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财购置房产颐养天年。
3.寺庙养身是最普遍的结局,晚清的人记录说,【太监们在青年为监时,大都积蓄钱财,自己购置房产,拜师做徒和修建寺庙,以备晚年有个栖身的处所。】甚至於,某些太监还通过各种手段,在宗教里开创了独立的流派,白云观里分出了龙门派的分支霍山派,其创始人刘多生,就是慈禧跟前的二总管太监。晚清统计,北京城郊共有明清时太监寺庙26座,名单我就不打了。以及他们的墓地似乎也比较集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橘玄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59809/answer/21463542
来源:知乎
第3个回答  2016-01-27
有,但是一般都不愿意退休,因为一旦离开了宫廷,他们就真的离死不远了,所以许多人都选择老死在宫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