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儒行》,意思是:金银玉帛不能算作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忠信。

原句: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通“现”),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译文:

“在儒者的心目中,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他们不祈求土地,树立起道义就是他们的土地;他们不祈求多有积蓄,多掌握知识就是他们的财富。请他们出来做官很困难,因为他们不在乎高官厚禄;因为他们不在乎高官厚最,就是请出来也难长期留住。

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就隐居不仕,这难道不是很难请出一来做官吗;即令出仕,如果国君不尊重他的正确意见,他就辞职不干,这难道不是很难长期留住吗!他们先说工作而后说傣禄,这难道不是并不在乎傣禄吗!儒者的待人接物有如此者。”

扩展资料

《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

孔子周游列国,欲推行其政治主张而不得,晚年回到鲁国。本篇大致为孔子自卫返鲁之初,应鲁哀公之问,而陈述儒者之为儒者十五个方面的品质或行为特征。

本篇以鲁哀公就儒服发问开始,大概当时人们普遍对儒者有一种偏见,所谓“今众人之命儒也妄”,甚至“常以儒相诟病”,所以,孔子在此为了澄清人们对儒者的这种偏见,从正面阐述了儒者之为儒者不在于儒服这些外在特征,而在于儒者自身的品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4

意思是:金银玉帛不能算作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忠信。《礼记·儒行》


简介

儒以道得民,也是以道得名。可在春秋末年,儒者没有多少是以道德名世的,满天下却多是穿着儒服自称儒者的人。于是鲁哀公有点戏弄孔子地问:“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所学非常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者的服装。”

评价儒者只从服饰来谈,比较可笑。孔子也无意反唇相讥,于是便从十五个方面直接讲述儒行,它们是: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自立、仕、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举、特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

曾子说孔子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即“忠恕而已矣”。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也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现在看来,《儒行》里的十五条按照“忠恕”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自身修养,待人处世。

《论语·卫灵公》载有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回答得相当简约。而《礼记·儒行》篇中孔子通过对儒行的回答,描述了一个立体而完美的儒者形象:“儒者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

这让人想起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也让人想起《中庸》所说的君子:“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子曰:“汝为君子儒!”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感,也有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美德。儒者,应具有诗礼风度,儒者气象。儒者,首先是一个大丈夫、一个君子,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儒。

《儒行》,无疑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行为准则,是儒者的典范,也是对君子儒的最完整、最确切的诠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儒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它的意思是“金银玉帛不能算作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忠信”.由此可见,诚信早在几千年前已被人所注视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8
金银玉帛不能算作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忠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