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榜样的例子 议论文需要用

如题所述

已步入中年的家长们,一定还记得小时候唱过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崇拜的年代。那些英雄曾经鼓舞过多少青春激扬的灵魂。 雷锋、王杰、欧阳海、陈景润、张海迪……这些榜样曾经深深地铭刻在一代人的心灵深处,任凭岁月轮回都无法从内心深处磨灭……

三个案例

案例一:好榜样VS坏榜样

孟子小时候调皮贪玩,妈妈为了让他受到好榜样的感召和教育,费尽苦心。孟子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妈妈看到了,认为这不是孩子学习的对象,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旁边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学商人做生意的游戏,一会儿鞠躬迎客、一会儿讨价还价。妈妈知道后,又皱起眉头:这也不是适合孩子模仿的榜样。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在和先生、学生们的接触中,孟子将他们当作榜样,学会守秩序、懂礼貌、爱读书。妈妈终于满意地点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案例二:好朋友VS坏朋友

焕焕今年上小学,和邻居五年级的小林哥哥在同一所学校。学校距离小区有几个繁忙的交通路口,妈妈为了焕焕的行路安全,便让他和小林哥哥一起结伴上学。从此焕焕成了小林哥哥的“小跟班”,对他几乎言听计从,奉为偶像。一天放学,贪玩的小林想到网吧打游戏,又怕焕焕会回家“举报”,于是让焕焕等他打完游戏后再一起回家。为了稳住焕焕,小林便教他玩游戏,还帮他付钱。焕焕自制力差,很快沉迷于游戏里,常和小林结伴去打游戏,回家后一起撒谎骗妈妈。有一次,小林身上没钱了,便对焕焕说:“我请你打了那么多次游戏,现在该轮到你了。”焕焕身上没有钱,为了“回请”小林哥哥,竟然将小手伸向了妈妈的钱包……

案例三:动力VS压力

随着《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热销,许多家长将刘亦婷视为孩子成功的榜样,将其父母的教育方法作为参照的对象——小芳的妈妈也不例外。“你看,刘亦婷姐姐之所以能考上哈佛大学,就是因为她善于在每个阶段给自己定下努力的目标。”妈妈这样对小芳说。于是在妈妈“目标式教育法”的指导下,还在上学前班的小芳,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3月前要掌握拼音,5月前学会使用字典……当小芳因为拼不出整体认读音节“yuan”而着急得结巴起来时,妈妈又把榜样搬出来,说:“你连最基础的拼音关都过不了,将来怎能像刘亦婷姐姐一样考上哈佛大学?”小芳听完,“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呜呜,我不要学拼音,我以后再也不要学拼音了!呜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文/古萧书

在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儿童从来都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的,观察是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儿童的行为发展中极其重要,他们就是在观察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所以,从这个理论层面来说,榜样对儿童的影响是很大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跟踪调查,发现儿童会刻意模仿周围成人和同伴的行为。成人的暴力行为、电视中的暴力场景和同伴群体的暴力倾向都会成为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反,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就会得到发展。通过对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坚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观点。

对于孩子来说,最早的和最不能避免的榜样便是家长。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即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对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至关重要。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便和父母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家长给他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孩子便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气质是先天生成的,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家长的性格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榜样作用,会无意中给孩子指引出一种生活态度。如果家长对生活是焦虑、悲观、缺乏信心的,那么这种焦虑和悲观一定会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形成悲观脆弱、需要成人加倍关注和呵护才能得到安全感的心理特质。如果家长对生活有信心,相信生活的美好,孩子便能从家长平和的心态中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乐观情绪,去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为重要的老师,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应该努力减少孩子成长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剔除一些不良“榜样”。可考察经常和孩子一起的同伴、有选择地让孩子交朋友、接触社会媒体,将消极影响力量减少到最低。

故事中的榜样和同伴中的榜样

●文/南宫谷

榜样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孩子身边的同伴,凡是那些被赞美的,被歌颂的形象和人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孩子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在选择榜样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大人或者环境的影响。

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是非常有益的,当孩子聆听精彩的故事时,就能从故事中学到好品格、好行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滋养了孩子的童年,使他的童年丰富多彩起来。故事中的人物成为孩子的榜样,在遇到困难时,鼓舞他战胜困难。在这里,故事的概念很宽泛,包涵一切形式的艺术作品,如卡通,童话、音乐剧等。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加上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他很难起作用。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行动的具体方法,才能引起他的注意及学习模仿的兴趣,榜样示范正是切中了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相对于说教,孩子更喜欢通过榜样学习,家长可以给他提供好的典范,孩子会热切地模仿有道德的人的行为,特别是当家长赞许他这样的做法时。

研究证明,儿童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如果以孩子的同伴作为模仿的榜样,可以有意地设置一些情境,把欲让其习得的认识、行为在榜样身上表现出来。这类榜样大量存在于生活、学习、游戏的细节当中,“瞧,伟伟的小手洗得多干净”、“看,明明把玩具放得多整齐”等,老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就会有许多小朋友模仿他的良好行为。

以上谈到的是正面的榜样作用,负面榜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和电脑游戏中,有不少渲染暴力的内容,幼儿尚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会很容易去学习那些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觉得那些新鲜刺激。

同样,在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也不仅仅是好的言行,如果大人没有批评和制止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也可能被孩子当作学习的榜样。最好的方式是孩子还没有感染上不良行为之前,成人就事先提醒,或者在刚刚有这种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要等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再来纠正。这些是大人在教育孩子时特别要注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