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是个好皇帝么?

如题所述

不错挺好的一个皇帝。 看下文

宣宗原名李怡,后更名李忱,是唐宪宗第十三个儿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唐宪宗晚年重用宦官,终为宦官所杀。失去了父皇庇护的李怡,面临着极为凶险的政局。为了避免迫害,他选择了装傻,而且一装就装了近二十年!
在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李怡以光王身份住在唐代亲王聚居的“十六宅”中,他的出名就是因为他傻:他沉默寡言,就是发生了天大的事,他也面无表情;在亲王聚会宴饮的时候,他常常受到捉弄。当然,他对这些全不在意--傻子嘛,哪里有能力在意?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在他病危的时候,让谁继承皇位,就成了宦官们思考的问题。在晚唐,宦官对朝政的控制能力极强。不久,武宗撒手人寰了,选接班人的重任,再次落到宦官们手上。宦官们非常明白,新天子最好是一个平庸之辈,这样便于控制;如果是个有头脑的帝王,他有自己的主见,是不大会重用宦官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致看好光王李怡--他是个傻子,岂不更好控制?于是,光王登基,更名李忱,是为唐宣宗。
可这一次,宦官们错了!
原来,这个唐宣宗不但不傻,还联盟绝顶。他记忆力惊人,从朝廷大臣到宫廷仆役,他见过一面,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且他还勤于政事,整顿吏治,除了上朝,就是读书、召见大臣,分明就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宦官们哪里还能控制得了?他刚登上皇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李德裕贬出朝廷,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宣告结束。同时,他平反了前朝的“冤假错案”,限制宗室和宦官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宦官擅权的局面。后人对唐宣宗的评价是:“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历史上也将唐宣宗统治的时期,称为“宣宗之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0
唐宣宗李忱
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7月27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对外关系上,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湟河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关,平江岭以南”,名义上打通了丝绸之路。 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癸巳(9月10日),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

综其所上,唐宣宗的历史功绩,可以称得上一个好皇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20
唐宣宗是个好皇帝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第3个回答  2010-10-20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第4个回答  2010-10-20
很复杂,虽然他结束了牛李党争,但贬斥李德裕的举动让晚期的唐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复兴的机会。因为李德裕是晚唐最有能力的大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