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运河相关的诗句

如题所述

《运河行》
年代: 宋 作者: 刘宰
运河岸,丁夫荷锸声缭乱。
红莲幕府谁献言,运河泄水由函管。
函管掘开须到底,运材归府供薪爨。
庶几一坏不可复,民田虽槁河长满。
民田为私河则公,献言幕府宁非忠。
我闻此言为民说,急趋上令毋中辍。
小民再拜为我言,函管由来几百年。
大者用钱且十万,小者羊此工非坚。
厥初铢积费民力,厥后世世期相傅。
岂但旱时须灌溉,亦尤久潦水伤田。
向来久旱河流绝,放水练湖尤水洩。
州家有令塞函管,函管虽存谁复决。
小须雨泽又流通,函管犹存不费工。
只今掘尽谁敢计,但恐民田纵此废。
丰年馀水注江湖,涓滴不为农亩利。
有时骤雨浸民田,水不通流禾尽弃。
况今农务正纷纭,高田须灌草须耘。
尽驱丁壮折函管,更运木石归城闉。
吕城一百二十里,不知被扰凡几人。
太守仁民古无比,凝香阁下宁闻此。
愿傅新令到民间,函管须塞不须毁。
已填函管无尾闾,大舶通行水有馀。
函管不毁民欢娱,异时潴演无妨渠。
忆昔采诗周太史,不间小夫并贱隶。
试裒俚语扣黄堂,鈇钺有诛宁敢避。

《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年代: 宋 作者: 张舜民
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
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
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
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
旦日坐闸中,听水忘朝饥。
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
就柳喜高荫,避桥嫌窄卑。
凉风吹水面,襟袖不假披。
新螯与老鲑,登俎辄无遗。
饱食却思睡,睡起复何为。
稍厌理文字,惟思弄孙儿。
尚有数舟酒,独酌非所宜。
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
舟行虽云乐,先后不可期。
争如鞍马间,吟啸长追随。

《京口运河上》
年代: 宋 作者: 张蕴
荒荒永岸水如沟,翁仲无言立上头。
日日餫稍衔尾去,东南民力尚支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8
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7.《登舟》 ——清·乾隆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8.《汴河怀古》
作者:皮日休(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9.《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10.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11.隋炀帝挽舟者歌 【北朝】无名氏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第2个回答  2016-12-18
潞河诗 爱新觉罗 玄烨
东风吹雨晓来晴
春水高低五闸声
籣浆乍移明镜里
绿杨深处座闻鶑
张家港晓友 明 王崇友
沙鸟知山雨
舟人狎海潮
五云堆魏阙
回首路迢迢
叹卓老 明 汤显祖
自是精灵爱出家
钵头何必向京华
知教笑舞临刀杖
烂醉诸天两杂花
初发白河诗 明 归有光
白河流水日汤汤
直到天津接海洋
我欲乘舟从此去
明朝便拟到家乡
过漷县 明 沈迈
巨艑如牛鞭不行
乘风隙喜片帆轻
四千秋驿何时到
今日经此第一程
第3个回答  2016-12-18
8.汴河直进船【唐】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翻译: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9.隋宫【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第4个回答  2017-02-18
沙鸟知山雨
舟人狎海潮
五云堆魏阙
回首路迢迢
叹卓老 明 汤显祖
自是精灵爱出家
钵头何必向京华
知教笑舞临刀杖
烂醉诸天两杂花
初发白河诗 明 归有光
白河流水日汤汤
直到天津接海洋
我欲乘舟从此去
明朝便拟到家乡
过漷县 明 沈迈
巨艑如牛鞭不行
乘风隙喜片帆轻
四千秋驿何时到
今日经此第一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