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中的无关变量有哪两类,如何消除它们的影响

如题所述

无关变量也叫额外变量
主要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相对恒定的客观条件对实验结果的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下波动,称为系统的额外变量;另一类是随机的偶然的出现的,不可预期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但是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的因素,称为随机的额外变量。这两类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控制的方式也不同,需要大家认真看书看例题,仔细分辨区别,这里是考试的重点。
  额外变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来源:(1)实验仪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的设置,这个一般属于系统额外变量;(2)来自实验环境方面的额外变量,比如灯光,空间大小等,这个一般也属于系统的额外变量;(3)来自主试方面的额外变量,比如“霍桑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个一般属于随机的额外变量;(4)被试方面的额外变量,如被试的兴趣、动机、注意力集中程度等,这些都属于随机的额外变量;(5)来自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方面的额外变量,如实验设计程序、过程控制、材料呈现等方式的不当都会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属于系统的额外变量;(6)来自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额外变量,如没有删除不可靠的被试的数据,或者合并了不同质的数据等统计错误,这个也属于系统额外变量。
  除了要分清额外变量的来源及类型,最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的额外变量,要有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针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消除法,即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措施,消除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力影响的各种环境刺激等额外因素。比如双盲实验,就是在被试和主试都对实验的目的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这种实验通过控制主试和被试对实验的了解知情,而消除了来自主试和被试的额外影响。
  (2)恒定法,对于某些不能消除或很难消除的额外变量,我们可以采取恒定的方法,即保持额外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排除额外因素的变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比如实验过程的标准化,实验施测过程的物理环境保持一致,主试态度言行保持一致等都是用恒定法来减小额外因素的影响。
  (3)随机取样法,是平衡被时间个体差异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
  (4)等组匹配法,根据被试的某些方面的特种或行为表现,讲被试认为的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是各组被试的特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是同质的。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5)抵消平衡法,适用于那些既不能被消除,也无法恒定的额外因素,比如实验材料呈现的顺序、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等。这种方法包括“ABBA”法、拉丁方设计等。这个部分是考试的重点,选择和综合都会涉及,还需要大家在熟练了解书上的知识的基础上,多看一些经典的实验设计的范式,看看额外变量的控制具体怎么运用。
  (6)统计控制法,针对某些未能有效控制的额外变量,可以采用提出极端数据、统计学校正等统计控制方法来进行。这部分在统计中考的较多,实验中涉及较少,需要大家在看统计的时候特别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