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有哪几种

如题所述

通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我感到受益非浅,感触也颇多。新的媒体、新的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当这些新媒体技术对当今课堂教学产生冲击时,新的课堂模式当然也就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新的元素。如果不依据这种独特性重新构建课堂教学,就无法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无法从根本上体现新媒体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价值。
一、 课堂教学设计重构
本节课为了探索ipad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课题与教学目标的的拟定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在对目前现有的ipad软件了解分析后发现,适用于化学学科教学的软件主要是涉及元素周期表(律)、模拟微观粒子、模拟实验室等方面。这些软件大多有欠成熟,有些是英语开发软件,不便学生阅读,有些则模拟效果较差,难以反映真实情况,因此这些软件并不适用于化学原理的讲解或元素性质的分析。而高一学生从初三到现在只学习了一年多化学,加上中考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本节课大胆舍弃了相关的化学学科软件,尝试应用ipad中课堂互动的平台系统,即iclass软件,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设计一堂特别的实验课。对于这一类课型的教学活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不可能让学生现场搭建全部装置,所以一般是由学生描述或是画图实物投影的方式来进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是有相当局限性的,因而实验类课题向来是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基于Ipad优异的交互性特点,本节课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在整节课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必然结果就是课堂更加开放,学生思维得到更大程度地提升。
l 教学设计比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传统)

学生活动(ipad应用)

设计意图

思考一:能否设计实验证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简要描述或画图实物投影

活动一:设计实验证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ipad应用点)

不限定学生思维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喷泉实验引入作铺垫

思考二: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在教师启发下逐步理解

分组讨论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分组讨论,理解装置中各部分试剂作用

思考三:还有哪些气体可以用该装置完成喷泉实验?

参考资料库回答

参考资料库回答

培养读取表格信息的能力

思考四:你能对喷泉实验作出哪些改进?

简要描述或画图投影装置改进图

活动二:用所给仪器药品设计喷泉实验(ipad应用点)
活动三:自选仪器药品设计喷泉实验(ipad应用点)

基于已知喷泉实验原理,在限定范围内加以应用,巩固对喷泉实验原理的理解应用。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原理角度出发改进实验装置

思考五:喷泉实验原理拓展应用

在教师启发下迁移应用

讨论例举喷泉实验原理在化学实验中应用

迁移应用压强差原理,重点理解防倒吸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希望学生尽可能发散思维,因此采用头脑风暴式的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也就是三个ipad应用点,由浅入深,逐步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活动。当然由于课堂时间与掌控程度有限,以及学生对于iclass软件操作也还不够熟练,因此也在不断地改变教学设计和侧重点,但是风暴式思维交互体现的想法至始至终都贯彻其中。
l 基于ipad技术应用的教学设计流程(终稿)

在实际进行教学活动中,首先建立在学生对喷泉实验装置及其原理已有一定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活动要求,要求学生自选材料设计实验装置来体现压强差原理,原则上要求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这也是对于一般实验装置设计的普遍要求,同时限定药品和仪器范围以便于课堂讨论,另外提供常见气体的基本性质作参考。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从预先导入的图片库中选取适当的仪器画出实验装置图并上传至云端,再回到同学互评界面就能够看到所有同学的设计装置图。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基础实验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具体实验案例分析实验实质,突破定势思维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应用iclass交互平台尽可能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显性化和多元化。
二、 课堂教学资源重构
电子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资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理科教学,尤其是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传统的板书和演示实验不容忽视的同时,如何适时恰当地应用ipad技术为教学目标服务,并体现其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也是一大亮点。这就需要在多种教学资源间做出一定的取舍和合理的分配。

课堂教学资源

使用方法

使用目的

板书

书写整理归纳

记录教学进展及学生思维过程
归纳学科知识点精要

实验

主要实验做演示实验
视频实验仅作讨论介绍

展示真实实验效果,现象明显
学生印象深刻

PPT

主干问题以标题形式出现
资料库1、2显示

投影主要问题,推进教学进度
资料库供学生设计活动时作参考

实物投影

不用

由Ipad代替

Ipad

应用iClass软件中的画图板
装置图上传至云端分享交流评价

多点展现每一位学生思维过程与成果

学生设计图

解释说明装置图原理
找出同类型装置图归类

培养分类归纳的思想

为了突显ipad有别于其他媒介的不可替代性,教学过程中首先选取个别同学的装置图,要求学生解释说明原理,之后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寻找与此个例装置图同属一个类型的实验装置,报出装置图编号,通过教师的板书体现分类。最后由一名学生对所有同学的设计装置图进行归纳总结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不仅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并且他们的设计装置图也成为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资源,增加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其他媒介技术都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同伴间的互动分享,让学生初步形成分类归纳的思想方法,以教师提供的喷泉实验为范例,启发引申至其他相同原理的实验装置,再由学生设计图的个案为范例,辐射全体学生的同类型装置,使学生从“个”的学习迁移到“类”的学习,这就使得ipad的应用功能在这里得到了提升。
三、课堂交互方式重构
传统的课堂交互方式主要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随着ipad技术进入课堂,课堂中增加了第三种交互方式,即人机交互。这里的人机交互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在黑板、PPT、iClass交互界面等多种媒介、多个界面之间熟练的切换,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中对教师的课堂智慧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对学生而言,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本单纯的文本读取学习内容到现在接收媒介越来越多样化,可能在同一时间需要聆听教师的讲授,注意黑板上的板书,读取PPT上的信息,并完成iClass软件中的操作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课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就能够收获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这样一种人机交互方式的出现对另两种交互方式也是一种冲击。
师生交互由单向交流变为多向交流。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交互平台中完成。站在教师的角度,可以接收到的同样是来自每位学生不同的反馈。这其中不仅信息的流动由传统的教师至学生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时间,并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准确。
生生交互在这种模式下也更加的多极化。一位学生发出的成果答案能够在每位同学的交互平台中出现,反过来每位同学接收到的也是来自其他学生的思维动向,这个过程中也就真正实现了多点与多点之间交互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课堂上“学生主体”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学生更多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甚至控制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进展,而教师就是在这种交互中更便捷、快速的发现问题,再通过“导”解决问题,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在整个备课、磨课、授课、评课的过程中,ipad技术所表现出的在课堂教学中优越性毋庸置疑,然而,辩证地看待ipad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l Ipad≠教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在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后教师首先需要讲解基本的知识原理,继而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此外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控制课堂节奏,这些复杂的活动都是ipad所不能替代的。
l Ipad≠实验: Ipad同样也有模拟化学实验室的Chemist软件,但是模拟实验的效果不如人意,尤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倒吸现象都无法模拟,所以对化学学科的教学而言,任何先进技术的模拟效果都不可能代替真实的演示实验。对学生而言,他们也更乐于看到真实的实验效果,这对他们的记忆理解来说印象也更加深刻。
l Ipad≠实物投影:实物投影只能投影部分学生的设计图,教师仅能关注到部分学生的设计,经选取后加以点评,学生之间是难以进行交流分享的,教师或学生都不可能了解到全体学生的设计思路,更无法对全体学生的设计图加以分类归纳。
l Ipad≠PPT:单纯地将ipad作为播放PPT的一种工具是没有必要的,也无法体现Ipad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PPT更适合将课堂中一些推进教学进展的关键性问题投影在大屏幕上,作为一种提示或阶段性的标志,或是作为大量集中信息的播放媒介以供读取和参考。
l Ipad≠黑板:虽然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普遍的接受和使用,然而在理科教学中板书的设计仍然十分必要。板书能够随时记录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实时反映教师或学生的思路,且使用方便。加以设计后的板书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整堂课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这些都是Ipad无法实现的。当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媒介越来越多时,不能把ipad仅仅当作一块白板,要能够使媒介之间互补协作才是ipad技术应用的价值体现。
诚然,ipad所引领的一批新媒体新技术对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沿革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它所昭示的新的课堂模式理念还是基本符合当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的。虽然目前它尚不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替代现有的教学手段,但由此对于未来多点触控式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展望还是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