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手把手学习如何防治秋季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疾病,满满的干货。
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是推拿穴位名。天河水指的是前臂正中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一条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如果从掌心劳宫推到肘横纹,则叫大推天河水。
为什么清天河水可以退烧呢?
因为天河水的位置是从劳宫穴一直到曲泽穴,这正好是心包经的位置,心包经起于胸中,心肺同居胸中,因而此经与人体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小儿形气未充,经脉稚嫩,很难通过刺激单个穴位起效,往往以穴区或经脉线作为穴位加以刺激而取效。因此在前臂逆推心包经,有助于宽胸理气,清热除烦。
如果你家的小宝宝发烧了,不妨试试这一招,推的时候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肚沾点清水,从腕横纹向肘横纹作直线推动,用力要柔和均匀,注意节律,每次连推200下。这样按摩,不打针,不吃药,宝宝也不觉得疼,烧就可以退啦!
快速取穴: 前臂正中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一条直线。
主治: 小儿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高烧不退等一切热症。
如果发烧伴有这些表现,要注意增加以下推拿手法
由于引起发热的原因不同,中医把小儿发热分为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肺胃实热等类型。每一种发热引发的症状都不同,如果宝宝有其中任何一种表现,那么推拿的时候,还要酌情增加以下推拿手法。
1、外感发热
宝宝表现为发热怕冷,伴有鼻子堵塞、流鼻涕、打喷嚏或咳嗽,有些还伴有头痛、嗓子痒或嗓子红。推拿治疗需增加以下穴位:
掐风池3次
位置: 耳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颅底凹陷当中。
手法: 掐法——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操作: 用拇指掐风池穴,掐3~5次。
要领: 掐法操作时将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边缘,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穴位。掐的时候深浅适宜,逐渐用力,以不刺破皮肤为宜。
清肺经200次
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揉迎香30次
位置: 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手法: 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 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揉20~30次。
要领: 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2、阴虚内热
宝宝表现为午后发热,伴有手脚心热、脸颊发红、夜间睡觉时大量出汗、睡眠不安稳、口渴消瘦、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指纹淡紫。推拿治疗需增加以下穴位:
揉二马200次
位置: 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又称上马、二人上马。
手法: 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 用拇指指端揉,称揉二马。揉100~300次。
要领: 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补肾经100次
位置: 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 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3、肺胃实热
宝宝表现为高热、面色红、嘴唇红、喘气声音粗,或大便干燥、口渴喜饮、不思饮食。推拿治疗需增加以下穴位:
清胃经200次
位置: 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此处清胃经,推100~300次。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200~300次。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