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一个索取的人。

如题所述

施比受有福

曾经听过一句话:宁愿做那个给予的人,也不要做一个索取的人!

这句话是我最爱的人我已去世的奶奶告诉我的,从小就耳濡目染,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所有她所说过的一切都做到了,所以她是我的榜样!

我小时候很喜欢吃肉包子那个时候的肉包子才五毛钱一个,但是对于农村的我们来说,非常非常的珍贵,可能一年都吃不了两次,但是我和我的弟弟我非常喜欢吃肉包子。于是在4岁那年有一天奶奶带着我们上街,原本只是去街上麦菜,好像是卖葱、卖了两块三毛,然后奶奶便一人买了一个包子,给我和弟弟,我们吃的很香的时候,旁边有个很熟悉的小男孩走到我们面前就看着我俩吃,于是奶奶把仅有的七毛钱花了5毛给这位我们邻居的小弟弟买了个包子就给了他当时我就问了我奶奶我说我们只剩下几毛钱,为什么,你还要把最后的钱都拿来买包子给这个小弟弟,然后奶奶告诉我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要懂得给予!从那个时候开始这句话就一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句话让我从小到大都觉得施比受有福,我总认为我能够给予别人的时候,正是证明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不喜欢索求不喜欢索取,因为当我掌心向上索取的时候是最难看,而且最没有能力的时候也正是因为奶奶这句话让我在现在的工作中生活中,结交了非常非常多的好朋友和高能量的人在他们看来,我这个小小年纪的女孩子格局挺大,懂得授予别人而不是掌心向上去索取,懂得先付出再求结果,而不是还没付出就想要结果,共勉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索取之人,从不知感恩。即使挂在嘴上那也是虚伪的。因为索取之人没有感恩之心。你对他的所有付出他都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可以同你同富贵,共喜悦。却不会陪你共患难。患难之时第一个跟你撇清关系,第一个跳出来指责你的一无是处。



付出者,从不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从不希望不劳而获。从不完全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到别人身上,即使自己的终身伴侣。因为自己有努力付出的心态,才更能看到另一半的努力付出。

关系需要经营,患难见真情。生活遇到不如意,先想到在整个过程当中自己付出了多少,创造了多少价值。任何时候不忘提升自身价值,身处低谷也坚信只要自己肯付出肯努力,一定可以把境况变得更好。



一个人,最好的姿态就是自己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心态上依附了对方,寄希望于对方帮自己实现梦想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成熟心态。如果有了依附,指责的念头,请先换位想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人完全依附于你,你会是何心态?

所以,相对理智的相处方式,你优秀,我也不差。你不优秀,我至少先让自己优秀起来。用对方的优秀激励自我,用自我的优秀带动对方。

一日三省吾身。两人相处当中,我给予对方的是爱,是鼓励,是支持还是给对方的是索取,是指责,还是打击?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在里面添加了什么,投射出来的就是什么。人心是一面镜子,心里装的什么,眼里嘴里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
第2个回答  2020-11-19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作者: 罗隐 ”。“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咏蜂》葛显庭 ”。这两首诗是古人赞美蜜蜂的。

人们为什么赞美蜜蜂?因为蜜蜂最爱劳动,总闲不着;它酿的蜜虽多,但自己吃的却很有少;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作家杨朔在《荔枝蜜》中写到:“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咏松》(宋)吴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咏松》陈毅”。古今诗人也予松树以极高的评价。每当春天来临,濛濛细雨滋润着万物,松树开始开花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挂在枝头,迎着温暖的春风,笑着、笑着;夏天,它撑开一把绿色的大伞,让人们乘凉;结满美味的松子让人们品尝。我爱松树,更爱它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人们装修盖楼都少不了,它又可以用来造纸;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成油;它的枝和根还是很好的燃料。所以陶铸赞美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被梅花的精神折服。卢梅坡笔下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安石也曾感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更是把梅花描绘得淋漓尽致“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花,你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秀美;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你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百花争艳,你只有默默无闻、勇敢无畏、甘愿付出、无私奉献!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把阳光给予万物,使万物得以生长。

“雨露滋润禾苗壮”,雨露把滋润给予禾苗,使禾苗得以茁壮。

这些诗词既赞美了蜜蜂、松树、梅花、太阳、雨露共有的甘愿付出、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也揭示了人生的价值正如著名作家巴金所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

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兼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星云大师佛法造诣深厚,不少人慕名前来拜访。一天,一位有钱人向大师诉苦道:“我出生富庶,父母留给我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可是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丝毫的幸福呢?”

星云大师笑着说:“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两个准备转生投胎的人被召集到佛祖面前,佛祖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是要做一个索取的人,而另一个人是做一个给予的人,你们愿意如何选择?’第一个人想到索取可以坐想其成,非常舒服。于是他抢着说要过索取的人生。另一个人也没有别的选择,于是只好做一个给予的人。佛祖满足了两人的选择。第一个来生做了一个乞丐,整天索取,接受别人的施舍;第二个人则成为了大富翁,布施行善,给予他人。第一个人常常因为索取时遭到拒绝而困惑,每一次在乞讨时总是面临着难以言状的压力。第二个人则在布施行善时,感觉无比的幸福。这个故事教导我们要做一个给予的人。懂得给予,就永远有可给予的;贪求索取,就永远要索取。给予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索取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少。没有付出,幸福也就没有办法流进你的生活。”

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我是这样理解的,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什么什么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白这个道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