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怎么灭亡的

如题所述

元朝的统治时间很短,如果从忽必烈算起,也只有100多年,就算从成吉思汗开始算,那也只有150年,我们定义的元朝应该是从忽必烈这一宗开始算的,一共也就109年。元朝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忽必烈时期的30多年;中间30年9个皇帝的乱世时期,以及顺帝时期再稳定的30年。

军事扩张

元朝在取得南宋政权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对日本半岛的远征,一条线路是沿着对马海峡向日本发动进攻,另外一条在宁波组织的一支海军,东渡日本。这次远征的规模非常庞大,数量达到14万,加上后期增援的部队有20之多,元军在登陆日本之后,进行了两次海战,都获得胜利,但是在占领鹰岛战役中,却刮起了史无前例的台风,元军损失大半。在准备返回过程中遭遇日本进攻,整只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同时忽必烈还打到越南,两次进攻都遇到越南的坚壁清野策略,能烧的都给烧了,能躲的都躲起来,元朝这种劫掠策略便不再奏效,因为无法劫掠就无法获得后勤补给。再加上越南雨季,瘴气非常重,很多人水土不服,病死在越南。同样当元军准备撤退的时候,遭遇到越军的伏击,这次对越的战争把元朝很多优秀将领消耗在这里,包括在攻打南宋时期立过大功优秀将领。

忽必烈的征伐掳掠,依靠对江浙一带地区的盘剥,去扩大战略战略地盘,无论日本、越南还是爪哇、缅甸,都未获得成功,造成了国力的极大损耗。直到忽必烈死后,元成宗才停止对外用兵。

汉化的迟缓

元朝的统治最大问题是汉化的迟缓,游牧民族是以抢劫方式夺取天下,进入农耕文明,要按照农耕文明的治理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元朝没能实现正常的汉化。忽必烈虽然对中原王朝的管理方式很感兴趣,曾经组织过专人进行学习,但是后期他的兴趣点转移到佛教,所以整个汉化半途而废,对后世元朝皇帝政策影响非常大。举例说元朝皇帝大部分都不会说汉语,这一点和清朝以及北魏相差非常大,清朝从努尔哈赤到康熙乾隆,对汉文化都非常了解,北魏甚至要求30岁以上贵族必须说汉语,否则不予以录用。如果皇帝都不能熟练掌握汉语,如何与汉族大臣交流呢?

元朝遵循草原文化,在忽必烈之后30多年里,更换了8个皇帝。不像中原文化的嫡长子制度,早期征伐劫掠,让他们采用贵族推举的方式,前任皇帝可以有举荐的权力,但是最后的皇位还是要全体皇宫贵族集体开会决定。
经济危机

贵族举荐导致中间变数非常大,尤其没有战功情况下,大家的支持者都差不多,于是各皇子私下承诺,拉帮结派,甚至有些搞暗杀活动,清除异己。所以元朝在忽必烈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内讧的状态,国力消耗非常大,虽然元顺帝即位以后缓解了这种现象,但是此时元朝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刚才提到为了争取皇位,大家互相贿赂,前期竞选过程中所有的承诺,每年都要给各族兑现。因此每位皇帝上台后都要给各王公贵族派发钱财,这就造成了财政的巨大缺口。这些缺口如何填补呢?元朝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那就是印制钞票,不再使用铜钱或者金银作为货币。我们都知道印制钞票如果不以实物做担保,会造成通货膨胀,元朝这种无节制的印制钞票,导致整个财政体系的崩溃。

元朝的腐败

元朝的腐败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其他朝代因为受到儒家士大夫文化影响,腐败还是遮遮掩掩,可是元朝的腐败却是明目张胆“居官习于贪,无异盗贼,已不以为耻,人亦不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整个朝廷对于腐败习以为然。很多王朝的腐败是王朝末年,王朝前期都是非常清廉的,朱元璋在明朝前期采取零容忍的政策,贪污八钱便砍头。而元朝却是开始就腐败,1303年,元成宗惩治了一起腐败案,整个宰相团队8个人几乎一锅端。

这其实也是源于草原游牧民族劫掠文化所带来的,早期蒙古所有官员是没有俸禄的,通过抢劫获取报酬,而此时进入农耕文明,不能再像以前抢劫了,但是政治制度依然没有改变,这就导致整个元朝腐败无法杜绝。

元朝的宗教活动

元朝皇帝信奉藏传佛教,和我们现在信奉的藏传格鲁派不同,元朝那时候信奉的是萨迦派。萨迦派要经常搞一些法事活动,规模都比较大。元朝这些贵族、包括皇帝,频繁举办这类佛教活动。这些活动法事活动,发展到后期成为炫富的手段,开销十分庞大,这也是元朝超发货币的原因之一。

到了公元14世纪,整个欧亚大陆爆发了严重的灾害,不但伴随严寒,而且水灾与旱灾都要比往年频繁。同时期的欧洲大陆也爆发了严重的瘟疫、饥荒,人口急剧下降1/4。据记载元顺帝后期,几乎年年都会有饥荒的记载,国家的赈济已经远远跟不上了,于是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白莲教。

白莲教在民间非常盛行,这个宗教不需要出家,你可以按照正常生活节奏走,该种田就种田,该睡觉就睡觉,信教成本非常低。他们主要宣称:世界末日明王转世,只有明王能拯救大家,世界末日之后,信徒能够进入极乐世界。这个宗教在乱世特别流行,包括明末以及清朝末年,都非常盛行,我们在《黄飞鸿》里时常可以看到就是这个白莲教。

元朝的灭亡

这些起义从南到北,像满天星斗,而元朝这些贵族,养尊处优已经失去往日横扫欧亚大陆的战斗力,无法镇压这些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中包括朱元璋、陈友谅等,最后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在公元1368年发动北伐,攻陷元大都,元朝皇帝带着贵族官员逃到蒙古。

这些逃回去的蒙古残余势力,虽然打着元的旗号,坚持了很多年,但是后来逐渐放弃了。虽然明朝、清朝都有与蒙古交战,但是作为元朝的蒙古已经结束。
元朝作为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不是游牧民族,是半农耕半游牧),在进入中原以后,应对农耕文明没能有效的进行思维方式转换。同时这也是他们能够退回蒙古草原,顺利生活下去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刘福通红巾军起义,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义军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率领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全中国的统治结束。1370年,元惠宗在上都病逝。如果元末出现了像忽必烈这样的强有力的统治者,并且能很好的解决民主问题。元朝绝对有可能重新崛起,力挽狂澜,延续元朝的辉煌。那中国的历史就要重新书写了
第2个回答  2020-12-08
“元朝的灭亡和频繁更换皇帝、赋税过于繁重、经济落后、官员贪污现象等众多原因脱不了关系。元朝建立以后,依然采取向外扩张的形式,这是很不利于国家发展的,采取扩张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掠夺财富和满足欲望罢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08
气数尽了以后,被朱重八推翻的,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08
管理不到通知部 ,应该就是皇帝的无能吧,才导致灭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