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如题所述

手足口病是5-8月流行于5岁以下的宝宝的流行病,得病之后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注意宝宝卫生健康和环境卫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幼儿园儿童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儿本身和一些隐性的感染者都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主要症状是手脚、口腔、肛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如果学龄前儿童尤其婴幼儿,出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就需要及时到医院。
医生会根据家长对孩子的症状描述,并观察斑丘疹和疱疹来判断手足口病。通常不需要进行更多检查。

一般情况下,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症状就能缓解。如果孩子发热,可咨询医生,看是否要采取对症治疗。

当孩子恢复健康后,注意不要让孩子与其他手足口病患儿分享玩具或亲密接触,以防再次感染。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第3个回答  2020-12-0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和臀部可见斑丘疹、疱疹或溃疡,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见。幼儿园、托儿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的病例,2008年我国把它列入了传染病,按照传染病来管理。
第4个回答  2020-12-09
手足口病是以柯萨奇病毒Cox A16和肠道病毒EV 71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大部分患儿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可波及软腭,牙龈、咽部等部位。同时伴有手、足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后成为疱疹,多数情况下急性起病,同时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