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李云龙宁愿自杀,也不愿去东北投靠孔捷?

如题所述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性情脾气相似的人容易玩到一起。在《亮剑》这部影视剧中,李云龙这个角色敢为人先,大大咧咧重情重义,粗犷的同时在对待战事的细枝末节上,又有女人穿针的细心仔细。剧中有位与他性情相投的人,他们同是大别山走出的山娃子,两个性情如烈火的人,一开始是针锋相对,但后来友谊却十分好,甚至于孔捷接受李云龙的临终托孤,把他的六个孩子都培养成才了。

一、李云龙与孔捷不打不相识

男人间的友谊很简单,很多是不打不相识,而李云龙与孔捷的缘分就是因此而来。当时两人比武过招,你一套通背拳,我一套八卦掌有来有往。两人半吊子的武术,最后打平手,这是两人的初识

川陕根据地反围剿战时,孔捷出师不利受重伤,已经处于垂死边际。当时李云龙若再不救,我方会损失一名重要的指挥官。当时李云龙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孔捷,可这孔捷完全不知感恩,良心被狗咬了竟和李云龙起冲突。

原来对于孔捷来说,这李云龙虽然救下了自己,但完全没有经过自己同意,他男子汉大丈夫从来不愿欠别人人情。



为了偿还这救命之恩,孔捷当下就要以自己的两根手指作为代价偿还恩情。李云龙见孔捷如此,抱住对方给他说软话。其实李云龙也是大男子汉,平时从没说过什么软话,为了稳住孔捷的情绪,他算是把有生以来的软话都说完了。

两人经历了生死,总算是从最初的互掐成为了知心的好朋友。

李云龙有一个副将名为和尚,是他的左膀右臂。当时和尚陷入生死危机,嚣张的黑云寨土匪,在明知和尚是八路军战士的情况下,仍要杀死和尚

李云龙得知消息后怒发冲冠,欲血洗黑云寨为副将报仇。可这时黑云寨知道了李云龙要灭他们,于是他们主动向孔捷投诚受降,如此成为八路军编制队伍后,可以获得孔捷的庇佑。

孔捷深知李云龙的火爆脾气,要是知道自己的爱将惨死,他一定会报仇的。于是孔捷来到李云龙那里劝说他,如今黑云寨土匪已经是八路军的一员,切不可任性胡来。



李云龙面对部队的规矩,终究在他心里兄弟情义大过天,李云龙把孔捷关了起来,并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只要把黑云寨灭了以后随你处置。

李云龙让自己的部队,把黑云寨连根拔起,其中有一拨土匪主动投降帮助李云龙。事后李云龙被追究责任,这擅自带兵可是严重违纪的事情,他因此连降两级成了一位营长。

二、铁三角的故事

孔捷和李云龙是大老粗,不过他们在指挥打仗上确有能耐,为了提高两人军事指挥技能,上头派遣他们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他们在这里遇到了丁伟。



这三个在一起,可给这军事学院增添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铁三角所在之处,必定不安生。

李云龙和丁伟之前被授予了军衔,然而这两人不满意。他们带上孔捷闹了一处戏来,其实孔捷就是讲兄弟情义才跟他们一起闹。

在军事学院的进修结束以后,铁三角要各奔东西,孔捷回到东北,丁伟去了某个北方军区任职参谋长,李云龙哪里来就回哪里去。谁也没想到后来孔捷得知李云龙消息,已经是临终托孤了。

三、李云龙托孤孔捷

李云龙的老政委赵刚死后把孩子委托给了他,当时李云龙在斟酌目前面对的形势以后,觉得自己前途凶多吉少,不能让孩子陪着他冒险,他电联了孔捷托孤,希望兄弟能够收留孩子们。

孔捷接到曾经老友的电话,得知了具体情况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孔捷也十分担心李云龙的情况,因为他的话听起来像是临终托孤。孔捷通过自己的关系,时刻注意李云龙的情况,

后来不小心一语成谶,孔捷得知李云龙出事了。他托自己的人去交给李云龙一封信,信中写让李云龙赶紧走,他期盼李云龙能够来东北避难,这样总比丢了性命要好。



李云龙收到好友孔捷的消息后,心里有些感慨。李云龙他自觉身为军人不能临阵退缩,但他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负责,所以他听了孔捷的建议。他连夜让孔捷的人带走六个孩子,这是真正的临终托孤。

所幸后来六个孩子顺利到达了东北那里,孔捷完成了李云龙的临终托孤。

孔捷负责的边区,很快就不安生了,爆发了战争。孔捷带领自己手下的重炮群与敌人对轰,所幸后来顺利结束了战斗。时光易逝,物是人非,曾经的铁三角已经不复存在,李云龙因为战英年早逝,如今他能够为兄弟做的事情,就是把李云龙委托自己照顾的孩子照顾好,这才算不负重托。



孔捷算是为了朋友竭尽全力了,他把李云龙托付的六个孩子照顾地很好,他们都长大成人了。三十年后六兄弟重回海边小楼,看着曾经的生活地方,感怀他们已经逝去的父母亲。孔捷的教育很成功,他把孩子培养得很有出息,多数几个是大校军衔,甚至有位少将。

可见孔捷对待兄弟李云龙的托孤有多上心,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真的很棒了。



总结

孔捷他作为李云龙的兄弟,在得知他临终托孤的消息后,能够立刻答应,这足见他的兄弟情义。他还能答应李云龙照顾好他的六个孩子,不仅把他们培养成人,他们还出息不小,这是真正讲信义的人。

孔捷和李云龙相识于一场打闹,后来因为性情相似成为了兄弟,更是经历生死危难成为了可以托付后背的挚友。后来遇到铁三角的最后一位丁伟,可惜三人相聚不久便各奔东西。但即便分开多时,孔捷仍然能够以真心对待李云龙,这兄弟情义让人佩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其实,《亮剑》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笔者看来就是展现出了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当然还有赵刚这四人独特的个性。其中尤其是李云龙这种个性,在之前的文学或影视剧中是没有过的。

李云龙最突出的个性,不是他的不按常理出牌,而是他一直都要试图自主沉浮。无论他违反命令,还是他乖乖听话,都服务于此个性。

这既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同时也是造成他最终悲剧的地方。所以李云龙在《亮剑》的最后毅然选择了自杀,一切如水到渠成一般,这是他个性使然。

用李云龙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这活儿得由我自己干…….”这是他在《亮剑》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的最核心的地方,也是对他一生的人生总结。

而丁伟最终的结局是失踪了。为何失踪,去了哪里,是生是死?《亮剑》中没有任何交代,以至于成了最大的悬念。

那么丁伟的这种结局,为何就不能给李云龙呢?这其实也是许多人都惋惜的地方,毕竟李云龙是男一号,他神秘失踪能给人以安慰感,一种生的希望。

况且李云龙曾有过这种机会,当段鹏和林汉把李云龙救出来后,曾让李云龙去躲风头,但李云龙却坚决异常的说:“现在我命令你们送我回家,听见了吗?”

这就是李云龙的个性——自主沉浮者,非沉即浮,根本不会有第三种选择,一切都光明正大,坦坦荡荡。所以让李云龙失踪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他个性使然绝不会选择失踪!

那么丁伟是什么个性?就三个字“最现实”!丁伟表现出来的模样,虽也有不拘一格的一面,也敢做一些惊人之举。但丁伟一切的行动,都建立在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上,这点连李云龙都比不过他。

因为李云龙属于理性派,而丁伟才是现实派。但丁伟的现实,却又不是建立在功名利禄的个人追求之上,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感。

如丁伟敢于在那个时代指出北方的巨大问题,一句惊四座,当时就引起了一片骚乱。那么丁伟能预知到这结果吗?当然能!之所以他非要说出来,便是这种责任和担当感使然——只因丁伟最现实,所以他才最痛苦!

这才是丁伟最终悲剧的根由,去了农场后丁伟离奇失踪,既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隐晦表达:担当和责任感,在此刻被迫消失了。同时也寓意着希望,这种对现实的担当和责任感,终会回来的。

于是,这才有了《亮剑》结局中,出现了这样一句“李云龙去世几个月后,中苏边境战争在珍宝岛地区爆发……战斗结束后,孔捷将军在作战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想起十几年前南京军事学院丁伟将军的论文,他的重组战略大格局的构想,他的战略预见性”。

那么丁伟失踪后,是生是死?参考李云龙拒绝失踪,其实已经表达出了丁伟的失踪,大概率的是生存了下来。李云龙能有段鹏等人,丁伟会没有吗?且他的问题性质比李云龙要轻。

更关键的原因是,丁伟虽是现实派,若一旦卸去了“人在江湖的责任和担当”,这种人就会产生一种释然感,从此“小舟寄余生”。这种洒脱,都是因现实派失败后,才可能产生出来,而不是无病呻吟。故而丁伟的最终结局应是隐居。

孔捷最突然的个性是实诚!倘若说李云龙如龙,丁伟如虎,孔捷更像的一头大象。

李云龙是理想派,他要自主沉浮最终自杀,丁伟因现实而痛苦最终隐居,孔捷因实诚,故而需要他承担起一切——孔捷是一位承担者。

所以,显然孔捷才最接地气的,因为这是许多人的一种真实的状况:承担着一切,低头前行,却从不轻言成败!因而他最终抚养了李云龙、赵刚、丁伟等人的后代。

这也是反应出了一种历史的归宿——总有一些人,会为了理想不惜战斗一生,而不惧个人生死。也总有另一些人,因现实而痛苦最终释然后归隐。但更多的人却默默承担着一切,咬牙负重前行。

第2个回答  2021-02-27

李云龙是电视剧《亮剑》的人物,该剧讲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是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亮剑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

李幼斌版的李云龙让观众记忆尤新。电视剧的结局对小说的结局以及处理方式做了很大的变动。《亮剑》在电视剧当中是比较圆满的结局,但在小说当中,观众喜爱的李云龙最终被逼自杀,就连田雨也是如此,不免让人唏嘘的。

其实小说中也描述了李云龙可以去东北投靠孔捷避免被迫害,但是李云龙宁愿自杀也不愿去东北投靠孔捷,这是为什么?

其实小说中李云龙在临终之前说的那一段话就表明了他不去投靠孔捷的原因,就是他傲娇的性格以及军人属性。

当时前来抓捕他的人问李云龙为什么不逃走,李云龙回答:我是军人!李云龙问前来抓捕他的人:"你知道军人最体面的死法是什么吗?那就是死在子弹之下"。李云龙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便将手枪打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在李云龙身上看到一种无惧的精神,也体现他的亮剑精神,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亮剑精神是指当你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时,你也要勇敢地去面对,失败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你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李云龙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第3个回答  2021-01-26

《亮剑》这部剧大家都很熟悉吧,这是一部抗日战争的影视剧,剧中主角李云龙的性格特色刻画得极其鲜明,他大字不识几个,动不动口中便会曝出脏话,不过为人极其豪迈真诚,擅长指挥作战,他的战争艺术可以说是令人不禁叹为观止啊!

李云龙所指挥的每场战争并非虚构出来的,而是在那样一个抗日战争时代有据可查的,许多观众也正是因李云龙这个角色才喜欢上这部抗日题材的作品。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大家并未看到李云龙最后的结局,在小说中李云龙最后的结局被逼自杀,妻子田雨也一样自杀了。

为什么李云龙会选择自杀呢?对此小说中所给出的解释是,所以的一切都因1968年的事件而起,那时李云龙被小红兵冲击,本就脾气暴躁的老李便下令对小红兵进行镇压,从而组织将其定性成了“刽子手”。

后来李云龙被逼隔离审查,不久后李云龙被梁山特种分队解救了出来,期间李云龙的好友孔捷希望他能到自己的部队所驻守的东北躲避一段时日,如此也可保护他了。可李云龙却不肯,随后还将自己的孩子们交付给了孔捷,自己在家里自杀了,其妻子田雨得知李云龙自杀的消息后也随之自杀去世了。

为什么李云龙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去东北呢?对于这一疑问,李云龙在临死的时候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李云龙自杀前,负责捉拿他的马天生问他为何不逃,李云龙的回答是:我是军人!此话便充分说明了他不去东北而选择自杀的原因,因为他是一名军人,既有骨气又有尊严,所以他不愿逃走,他要直面所有的事情。

李云龙临死前说:我李云龙的命,从不愿听从他人摆布,只能任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选择自己如何去死。随后李云龙又对马天生说:你晓得军人最体面的死法是啥吗?上吊?服毒?这只不过是寻常百姓的死法罢了,军人就应该死在子弹之下,说罢,便扳动扳机了结了自己的辉煌的一生。

因为李云龙甚至自己的名军人,所以没有选择逃去东北,而是选择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许多人说历史上没有李云龙的原型,李云龙真的没有原型吗?肯定有啊!他的原型便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啊!

第4个回答  2021-02-24

说到亮剑这部小说,知名度远远不如电视剧高,但是其中的内容才是最为震撼的,若是将整部小说拍成电视剧,估计还得续拍几十集。看完了亮剑的小说之后,对于李云龙的选择十分的钦佩,宁愿自杀,也坚决不去东北,这是为何呢?他带领的每一场战争在历史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很多观众更是因为李云龙这个角色才爱上了看抗战这一类型的电视剧像是雪豹,黑狐,看完是非常热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李云龙在《亮剑》中最后的结局不太好

亮剑电视剧的拍摄可谓恰到好处,以完美的大结局结束了李云龙的完美一生不过小说中的李云龙故事任然在继续。故事的最终故事的最终李云龙并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而是选择拿出了楚云飞送给自己勃朗宁手枪自尽而亡。最终会有这样的结局,或者李云龙早就预料到了吧,不仅仅是李云龙赵刚以及丁伟的结局也是不忍直视。那李云龙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在李云龙出事以后孔捷告诉他丁伟已经被抓起来了,你最好还是带着全家老小去东北避避风头,而我在东北那边对你也还有个照应,可是这一切都被李云龙拒绝了,最后只把自己的孩子

在出了事之后,孔捷早就给李云龙通了消息孔捷对李云龙说丁伟已经抓起来了,最好还是将全家人带到东北去,在那边孔捷有个照应,也没有人敢动他们但是这一切都被李云龙给拒绝了,只是将自己的孩子以及赵刚的孩子连夜送往了东北而自己选择慷慨赴死,被下了大狱。这一切赵刚早有预料李云龙想到了,意外的是来得这么快。因为是一位军人,所以不想任人摆布,也不愿意落魄逃走所以才选择这种方式了结自己,铮铮铁骨,这种无畏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他身上的故事和精神更是像那个战争年代的一个时代缩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