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再建言造车就调岗!华为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如题所述

昨日今晨,任正非忽然间又成了车圈的热门话题。

从昨天下午开始,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开始流传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内部文件。

其中三点重要决定中第三点赫然写着“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而文件的签发人署名为任正非。

一时间,无数网友对任正非这一严正表态感到既敬佩又惊讶,敬佩于华为坚持深耕技术的决心如此决绝,惊讶于任正非竟凛然至此愿意为了坚定军心而清除风言风语者。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缘由能让任正非如此震怒?在严厉重申不造车之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就真的注定成为技术的供应商了吗?

空穴来风,事出有 

这份流传的文件性质是EMT文件,EMT指的是经营管理团队(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华为的EMT成立于2004年,由董事长、总裁及6位分管不同领域的副总裁组成。华为EMT构成群体决策的民主机构,在华为拥有最高决策权。

而在这份编号【2020】007号的华为EMT决议流传之前,11月25日,一条标题为“汽车基金路演华为汽车速记”的微信聊天记录在不少微信群中流传。

聊天记录称,最新近况:车已经造出来了,明年底上市。不同于手机,传统汽车有巨大的既得利益链,上汽一汽是共和国长子,十几万人的就业。华为定位中国的博世,长安是打手,未来都会合作。长安新款,除了外壳车轮电芯(宁德)座椅外都是华为的,为了避免成为靶子披了长安新品牌的皮。三年保护期内长安等于华为。

此聊天中提到的与长安的合作,指的正是大事君此前探讨过的长安携手宁德时代、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详见文章:“姗姗来迟的长安高端品牌,竟然拉来了这两个世界级帮手”)

此前的文章中,大事君也曾提到过,“这场三大领域头部企业的联手并不是简单的产业链合作”,在这个全新品牌的关系中,宁德时代和华为的地位并不是传统的供应商,更有可能在决策上影响品牌的发展。

而群聊中流传的这段速记,更是直接指出,除了外壳车轮电芯(宁德)座椅外都是华为的,华为是披着长安的皮为了避免当靶子。也就是说在携手打造的的新品牌当中,华为已经掌握了动力、底盘、变速箱以及车机系统等核心技术。

但是,在2019年上海车展演讲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这段不知从何而来的速记,无疑是在给华为打脸,又或者说是在造谣。

是打脸还是造谣?

流传的EMT文件中指出,其实早在华为董事常委会决议【2018】139号《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关策略的决议》就已经明确“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方针。

其后,华为多位高层在公开场合也多次申明华为不造整车。

按照当前媒体公开的资料,华为当前在汽车领域的主要动作包括,联合数十家车企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以及发布涉及自动驾驶和电动车辆驱动电路的多项专利等。

关于聚焦ICT技术方面,华为目前是肉眼可见地稳步推进,但是真要说华为已经掌握了三大件的技术并且付诸行动,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

此外,这份流传的EMT文件的发布日期,写的是2020年10月26日,也就是说,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有某些引子触动任正非作出了严正表态,只不过是因为今日群聊中又有新的风言风语兴起,于是华为再次将这份文件放出来以正视听。

而且在这次重申不造车的决定当中,任正非除了明确表明要扫除动摇军心的异己之外,还进一步公开了关于ICT技术相关业务的人事调整。

其中包括:

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在华为的ICT业务组织架构中,原本有三大BG和两大BU。分别是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 和 Cloud&AI BU(云业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而在今年年初, 任正非亲自签发公司文件,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由侯金龙担任Cloud&AI BG总裁。此后,王军领导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为华为内部唯一的BU部门。

最新调整前的华为组织架构图(注:BU即业务单元business unit、BG即业务组business group,IRB即投资评审委员会Investment Review Board)

而这次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无疑是让余承东亲自担纲,进一步提升ICT业务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核心地位,也表明了未来华为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关键方向。

不做手机,不做电视,也不造车?

当前,能看出华为造车的端倪的确不明显,而且若文件真实,任正非如此严厉的表态无疑是整个华为拦在了“上车”的车门前。

但就真的不可能见到华为造的车吗?倒也不能下死结论。

2002年,徐直军安排前华为人张利华准备一份手机立项材料,汇报给任正非。会上,张利华对任正非说,华为的3G设备只能卖一次,但是消费者一年会换好几部3G手机,中国有好几亿手机消费者。华为应该尽快立项3G手机!否则会失去巨大的市场机会。

但是,由于此前在无绳电话产品上的失败,任正非对手机这类终端产品长期提不起兴趣,于是拍桌子发怒道,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

所幸当时有陈黎芳站了出来,她指出,虽然华为要做手机业务会非常吃力,但这件事绝对是一件高投资,高回报的事情。因为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手机业务能面向全世界的消费者,所以这个市场绝对是潜力无限,未来会越来越红火。

其次面对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地去解决它,而不是去逃避。人类的进步不都是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吗?

正是她的这一番话触动了暴怒的任正非,才有了后续华为兴盛的手机终端业务。

此外,2018年开始,华为进军电视行业的消息就接二连三传出,不过,对此华为方面回答:“我们不做传统电视。”

其后,余承东在上海举行的华为HILINK生态大会2019上再次表示,“我们不做电视机,传统家电坚决不做。我们做4K高清电视机芯片,也会和合作伙伴做些带屏的家电设备。”

于是,华为推出了“智慧屏”,并强调“智慧屏”并不是智能电视,而是比智能电视还要更加智能产品。

在造手机上这件事上,同样是任正非的亲自表态,最后尚且仍有可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而在电视这茬上,华为只是表示不造传统电视,于是搞了个更高级智能产品,有人说这只是电视换了个名字,但占据的仍然是电视的市场。

所以回到造车这件事上,首先聚焦ICT技术这方面华为的确是在踏实进行中,但是尚且不能完全排除制造整车的可能。

或者以后汽车会进一步从工业产品转向为科技产品,又或者将来会有比陈黎芳更加大胆不怕被调离岗位的人。

一言以蔽之,华为并非一言堂,任正非也并非绝对正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9

十年云计算浪潮下,DevOps、容器、微服务等技术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互联网+的政策落实,互联网新兴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已经屡见不鲜。

而在当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的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开始纷纷寻求与传统企业的合作,如今即便是声称不造车的华为也选择与广汽合作。

1、头部科技企业“造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广汽埃安

当下,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加速发展,新能源车行业的市场机遇开始显现,由此带来的产业跨界联合也开始增多,腾讯、华为、滴滴、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传出了“造车”绯闻。

不过,对于这几大头部科技企业来说,要想进军潜力巨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其面临的一大困局在于缺乏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因此必须在众多新能源造车势力中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才能在未来的“赛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全球顶尖科技企业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广汽埃安。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华为、腾讯、滴滴、百度、科大讯飞等全球头部的科技企业,已经在智能化、网联化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分别与广汽埃安进行了多次战略合作部署或深化合作签约。

甚至就在前不久新近宣布要造车的“雷布斯”,也第一时间前往广汽埃安公司调研。可以说,广汽埃安已经成为了当下各大科技公司追捧的对象。

而且,各大科技企业与广汽埃安的合作,都不仅仅是简单的供应需求或者买卖关系,而是极其深入且独特。

比如,滴滴找到广汽埃安,并不是和其他品牌一样为了定制网约车,而是把埃安作为滴滴发力未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市场的第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结合双方各自的优势,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并全速推进量产,未来的目标是加速推进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大规模运营。

同样,华为和埃安的合作,是双方都投入超百人的研发团队共同办公,一起联合研发造车,目标打造一款划时代的超级智能纯电车;腾讯与广汽埃安的合作,不只是停留在搞车载微信,而是围绕智能网联、智能出行、数字化运营、生态链构建等全方位的领域深化合作。至于科大讯飞,则直接选择了与广汽合资成立一家全新公司“星河智联”,让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2、新能源车市场是未来科技主战场,IT联合才是王道

如今,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已不可逆,属于智能纯电动车的时代必将到来。为了在这一全球未来最关键的“赛道”中决胜,全球各大汽车品牌都在争相抢夺优势资源。

除了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联合,汽车产业内部也在加速资源的整合。一直以来,由于外资品牌掌握着传统燃油车“三大件”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在合资企业中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同时合资企业也只能被动接受外资品牌的车型输出,甘当为其代工的配角。

如今,凭借着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平台以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中国新能源车品牌终于有机会成为主导市场的主角,合资品牌开始给自主品牌反代工。而作为智能化的核心,如之前所述,无论是大数据技术,还是云计算技术,都是互联网大厂才能具备的高新IT技术。

实际上,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经被包括国企在内的众多大厂应用到多种项目中:大到航天数据存储,小到APP上商品的精准推荐。而在各行各业迫切需要这类人才的情况下,人才市场的供给却十分不足。据《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


因此直接导致了这样一些高薪资低要求的职位招聘出现在各大互联网大厂中:华为给1-3年经验的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开到了高达4万的月薪;字节跳动给到的30k-60k的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只要1-3年工作经验;网易给3-5年经验的大数据架构师开到了高达40k的月薪,这意味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工作成为了新的就业风口。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