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风险大,老年消费者需警惕,应该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我国现在正进入老年化城市,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这让收入条件一般的老人陷入养老恐慌,迫切寻求养老保障。由于老年人普遍对集资诈骗认知不足,当一些机构打着“养老”名义,采取欺骗诱导、虚假违规宣传等方式,诱骗其将养老钱投入所谓的高额回报项目后,不少老年人最终血本无归。

从社区来看,要加大宣传力度。1、进入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诈骗的宣传,通报相关警情,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2、通过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披露各类针对老年人诈骗的作案手法,提高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

最有力的保护手段还是要政府加强执法力度


最有力的保护手段还是要政府加强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法规、法律手段来控制应该是最重要的,但因为非法集资的多样性、隐蔽性等等一系列的特点,极其的不易被发现,这个增加了办案查案的难度,但办法总比问题多,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才是关键。

年纪大了,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哄骗,现在的心理学研究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就连非法活动都会有心理学培训,一定要花时间多陪陪老年人,特别是那些手里有点小钱,总想着帮助孩子们出点力,发挥余热的老年人,挣钱不是他们的事情了。

通过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等形式


通过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等形式,抓住老年人养老保障需求和渴望亲情关怀等心理,向老年人提供温情服务和热心关切,承诺消费返“券”“高返利”等,欺骗、诱导推销所谓的“养老产品” 。

要理性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理财渠道,不为高额回报所诱惑,凡是不合理高于银行利息的返息养老投资项目均要谨慎,切勿轻易预付高额养老服务费。若发现养老服务领域涉嫌非法集资行为,请及时拨打举报热线或者向当地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举报。

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


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资。

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过召开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资金安全无法保障。机构或企业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老年人钱财。大量来自社会公众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对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请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5
注意预防诈骗,同时应该严格的规划养老金,也要注意消费的一些风险,时刻提高安全意识,保障自己的经济权益。
第2个回答  2021-06-25
老年人消费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跟子女商量。反正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因为天上没有免费掉的馅饼,老年消费者在平时应该多看一些报道,多看一些新闻来防御这种骗局。
第3个回答  2021-06-25
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消费的时候一定要让子女在跟前,这样才能够防止被骗,而且也不会损失钱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