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喜欢把坏脾气发泄到亲的人心里,你也不例外的意思?

如题所述

1.人们为什么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在心理学看来,最核心原因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亲近之人面前,假自体功能减弱。

2.我们的内心常常会存在有两个「我」,一个真实的我,一个为了维持关系而诞生出的「虚假的我」。

就好比,明明觉得客户是杠精,领导又傻X,却不得不虚与委蛇。于是,我们的「假自体」就会跳出来,违心地「收到」「对对对」,来换取一段关系的岁月静好。此时的「我」,就是假自体的呈现。

3.最真实的自我,往往会在安全的关系中表现出来。这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也削弱了我们对危险和不安的感知。在亲密关系中,人会产生「退行」,变得像婴孩一样,任性,脆弱,不假思索。对越亲近的人脾气越坏的

4.第二层原因,是把攻击性的释放变成爱的表达。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对亲近的人最常的相处方式是「嬉笑怒骂」。许多夫妻,也把释放攻击性当成了处理关系的主要方法。每分钟一小损,一小时一斗嘴,隔三差五再吵吵架,爱你=骂你,不吵不自在。而对于不亲近的人,不爱,自然也不表现出「损」的行为。

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攻击性感情请求」,也就是通过释放攻击性的方式,来建立情感连接。

就好像是小男孩表达喜欢,就是揪人辫子一样。这样,你就能够注意到我的存在,也能回应我的需求。

比起平淡如水的生活,这个过程,能让回应者和被回应者都能获得更强的现实感和存在感。所以,在亲近之人的面前,除了没有假自体的束缚外。释放情绪和攻击,也是一种爱的表达。而且,最亲近的人,往往会纵容我们的情绪。

因为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乃至经济成本。人们对于失去的恐惧总是大于获得的快乐。

因此,为了维护关系的稳定,也为了已经沉没的成本,亲近之人通常会选择接受,或者妥协因为纵容,我们的自尊和形象,始终能够活在另一个世界。因为纵容,情绪爆发的代价,会被小心翼翼的保护在不伤害家人的初心中。于是,比起陌生人,倾泻向亲近之人的情绪,就更显得「无所畏惧」。

亲近的人相互间会形成一个「情绪收容」的功能,我们在享受亲近带来幸福的同时,同样也会承担亲近带来的伤害。

我们听过各种「不对亲近的人发火」的教诲,但往往总是做不到。加上外在压力越来越大,亲近之人的情绪冲突也在所难免。

那么,对亲近的人要如何表达情绪?

没有人能够一直承载他人的情绪,再亲近的人也不行。不断增加的负能量,会在关系画出越来越深的鸿沟。况且,对亲近之人发泄情绪,并不会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你也不例外的意思是:首先你是人,也是普通人。再就是你也是喜欢把坏脾气发泄到亲的人心里。
这个是重点:你也会把坏脾气发泄到亲的人心里。
就是这个意思。
第2个回答  2021-04-16
我想好多人都这样吧,人总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外要养家糊口有气没地方发泄,到了最亲近的人身边肯定会把心里的不痛快发泄出来要不总是闷在心里总有受不住的时候。
第3个回答  2022-12-21
在亲密关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对方在朋友面前,是一个和善的,有礼貌的人;但在你面前,就将他最暴躁,最丑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在外界的评价中,他的理智的,睿智的,威严的;但在你面前,他却一股脑儿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全都转移到你身上。

他人眼中的自己和你眼中的他,是不一样的;他是真实的,也是虚伪的。

这些人,可能是:父母,子女,爱人,朋友。

为什么越是亲密的人,就越容易伤害你?

-01

越亲密,安全感越高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当人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表现得十分理智、克制,并且尽可能地释放自己的善意和尊重。

而在面对亲密的人,他们则会变得放松下来,展现出内心最真实的一面。

或丑陋,或幼稚,或暴躁,或焦虑,或极端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

在亲密关系里,对方值得你信任,让你充满安全感。

你丝毫不担心对方会离开你,即便你表现得十分糟糕。

为什么子女总是对父母歇斯底里?

因为子女不担心父母会离开自己。

为什么爱人之间,无法容忍对方的一点儿错误?

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期待,不担心对方因为这点儿“小事”离开自己。

比如:

跟同事、朋友约会的时候,对方迟到了,你不那么生气。

而跟恋人出去约会的时候,对方迟到,你就无法容忍。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因为我们对“亲密的人”期待更高,要求更高。

在不成熟的年龄,子女总是希望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希望父母能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

当父母没有做到,子女就会愤怒,歇斯底里。

爱人相处时,我们总是将对方想象成“完美无瑕”的样子,一旦对方表现出一些缺点,就会让我们失望,产生消极的情绪,忍不住对伴侣发脾气。

这让我想到了李敖和胡因梦的一个小插曲:

李敖下班回家后,推开卫生间的门,发现因为便秘而憋得脸通红的胡因梦。

那一刻,胡因梦在李敖心中的女神形象,完美无瑕的样子,彻底崩塌。

李敖后来直言:“同一个屋檐下,没有完美的人”。

越是相爱,期待也就越高。

而期待越高,也就容易将坏情绪发泄在爱人身上。

-02

关系越亲密,越会过度解读

举个例子:

你今天忙碌了一整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去。

回到家里,你只想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高负荷的工作让你疲惫不堪。

可你的这种行为,在爱人眼中就变成了:

“你敷衍我,你对我冷淡,你竟然不理我”。

你就很委屈啊。

“我真的很累,我只是想休息一会儿”。

对方寸步不让:

“胡说,你就是不爱我了”。

这道题无解。

正因为是亲密的人,所以我们才会过度在乎对方的行为,并且解读对方的心思。

可越是过度解读,就越容易制造误会出来。

既然他想要休息,他工作压力大,那就让他去休息;

既然他处于情绪低谷期,那就不要打扰他,让他自己消化负面情绪。

等如果对方愿意跟你说的话,根本就不需要等你主动去问。

就像男人的“情绪洞穴期”,女人的“情绪波动期”。

不要过度解读,是亲密关系相处时的一个必要手段。

-03

爱的另一面,其实是“掌控”

心理学上认为:

人在爱这件事上,是自私的,不理智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缺少分寸感,就会变成掌控欲。

溺爱,掌控,极端,最终变得畸形。

当父母对子女的爱过分热烈,就越容易掌控子女的人生,试图将子女打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哪怕是个“傀儡”。

从学业到事业,从恋爱到婚姻,从生子到生活,样样都要干涉子女。

在爱人相处时:

试图将对方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心,生怕对方逃走;

恨不得时时刻刻要对方向你汇报行踪,汇报他一天都做了什么事情;

希望对方能无条件地服从你的要求和意见,满足你的任何需求。

这样的爱,是极端的,狭隘的,不健全的。

一旦对方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你就变得暴躁,焦虑。

即使对方是真的对你好,但在他违背你意愿的那一刻,他所有的好也都消失了。

关系越亲密的人,越是会打着“爱你”的名义,去做一些伤害你的事情。

殊不知,这样的爱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