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导演该怎样要求歌唱演员,以及如何使用合唱团和乐队,进行现场表演?

如题所述

晚会中对于歌手的选择,通常基于以下考虑。

在晚会的开场部分,需要热烈、热情、奔放的歌声,就选择民族唱法的歌手。

在晚会的中间部分,需要那种情感充沛、自由抒发的歌声,就需要通俗唱法的歌手。

在表现地方特色时,选择原生态唱法的歌手。

在晚会的结尾部分,需要大气辉煌的歌声,选择美声唱法的歌手。

根据节目的定位,相应地对歌唱演员提出不同的要求。

晚会中,导演面对面接触最多的,就是歌唱演员,导演往往会对他们在台上的表现提出各种要求。

有些自由生长的歌手,在台上过于松懈无状,而学院派的歌手又常常疏于舞台经验,手足无措。

导演要告诉他们,在正规的舞台上,如何找到表演的感觉,要会使用话筒,在颤音处理时,注意不要颤得幅度太大,让人感觉跑了调。

歌唱时感情要到位,唱悲歌要有悲伤的样子,唱欢歌就要心情十分愉悦。

唱快歌时,要努力唱出节奏感;唱慢歌时,就要纯净细腻,舒缓自然,如行云流水。

合唱是目前晚会与大型活动中使用较多的节目形式,但在与晚会合作的表演团队中,真正的专业合唱团少之又少,大多活跃在舞台上的都是业余合唱团。

在这些合唱团中,有一部分是由专业歌唱演员,或者是受过专门声乐训练的歌手组成,这些人专业性强,合唱时演出表现好,但合作性差,个人特点明显,气息控制不一致,在演唱一些和谐程度和音准纯度要求高的合唱歌曲时,就会有问题。

而绝大多数合唱团,都是由喜欢唱歌,从未学过声乐,但有着对音乐强烈喜好的退休中老年人员组成的,他们的演唱,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合唱,只能称之为群众歌咏活动,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都比较差。

很多人用粗犷嘹亮的直嗓唱歌,音色很难和谐,在现场演唱时,建议最好使用还音,此举一是为了保证声音和演唱的质量,再者,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经常忘词,第一句挺好,下一句就忘了,所以,录音可以避免此类情况。

此外,业余合唱团应要求他们首先要做到齐、准、合,做到这一点后,再去考虑艺术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业余合唱团较为自由、守时,今天可能来,明天就可能不来,一句话不顺耳,站起来就走了,这些是需要导演在前期排练时,就充分考虑到解决的办法。

对于中老年业余合唱团,必须要耐心,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反复引导,反复练习,争取练出悦耳、丰满、优美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并能完整地站在舞台上。

对于合唱节目在综艺晚会中的使用,现在已不仅仅满足于站在台上演唱这么简单,而是赋予了合唱队更多的使命。

有时合唱队会作为台上的节目背景,有时会作为渲染节目气氛的表演团队,编舞有时会根据晚会要求对合唱团进行大幅度的动作排练,合唱团会运用道具来进行表演。

这些表演都根据导演的节目编创意图来进行,在托气氛、强化主题、视觉效果强烈的作用。

在走合唱的节目,必须要进行专门的上下场训练,反复练习上下场,使合唱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到位和撤干净。

在音乐会和有演奏交响音乐和民族管弦乐节目的晚会中,要为切换导演提供总谱,使其能提前安排摄像机镜头到相应的乐器上,以保证不漏掉画面,在音乐响起的同时,切换出演奏画面。

在创作有交响乐节目的晚会中,作曲家创作完毕后,音乐导演要及时将总谱交给乐队,请乐手们去抄各自的分谱,以便后续的排练。

现场走台、彩排和演出时,迁换人员要及时将乐队的座椅和谱台上到位,现场音响人员应迅速为乐队布话筒,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演奏。

现场导演注意在乐曲演奏中间不要领掌,保持现场安静。

在电声乐队的演奏中,灯光设计要根据乐曲变化设计出动感时尚、对比强烈的光,用大幅的跃动和变幻、强化音乐效果。

切换导演要随着音乐的节奏与强弱,相应地使用特殊角度的运动镜头,使用甩切、闪切等非常规镜头,使电视画面与乐曲的风格保持一致。

―― END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